A. 榮寶齋木刻水印畫在顯微鏡下有網格紋嗎
有網格紋的應該是機印的,不是木板水印的。
B. 為魯迅木刻的第一人是誰 求這個木刻的照片,印出來的畫也行 還有這人的有關資料
回顧自30年代以來關於魯迅的版畫創作,
其中主要作品有:
曹白的《魯迅與祥林嫂》(1935年)、
力群的《魯迅像》(1936年)、
黃新波的《魯迅遺容》(1936年)
調張漾兮的《路是人走出來的》(1948年)、
彥涵的《魯迅先生像》、
黃永玉的《魯迅與木刻青年談珂勒惠支版畫》、
陳煙橋的《魯迅和他的戰友們》、
趙延年的《1933年魯迅到德國領事館提抗議書》(1956年)、
顧炳鑫的《魯迅小說"葯"插圖》(1956年)、
楊可揚的《上海魯迅紀念館一角》(1958年)。
可以說這一題材也是新中國版畫歷程中具有特色的創作。
關於魯迅木刻第一人,
有一點分歧
第一個為魯迅木刻的陳光宗
是魯迅木刻第一人;
趙延年關於魯迅的木刻作品
數量最多、質量最高,
也是當仁不讓的
魯迅木刻第一人。
▲陳光宗(1915—1991)為溫州人畫魯迅的第一人。1932年6月,陳光宗於永嘉縣私立甌海中學(今溫四中)畢業前夕,用黑白木刻形式創作《魯迅造像》(存世僅此一幅)。《魯迅造像》是魯迅生前收藏的8位中國新興版畫先驅者創作的魯迅肖像木刻之一,原件尺幅8×7.2厘米;畫面以外兩旁有作者親筆題款,上款為:「魯迅造像陳光宗作」;下款為:「動盪文藝社贈」。另附陳光宗的初中校友胡金煊(今虛)以動盪文藝社的名義給《論語》刊物創辦者林語堂的一張便條:「此畫請登在《論語》或轉贈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很喜歡木刻,這張不是頗好嗎。」後此畫一直未見發表,魯迅在1933年8月1日的日記中有記載:「得胡今虛信。得崔萬秋信。得陳光宗小畫像一紙。」這是一幅有著良好素描基礎、形神兼備的人物肖像木刻作品。它不僅在中國早期同類題材的版畫作品中出類拔萃,即使用今天的眼光去品賞,仍不失為一幅經典作品。
HI我,我發給你圖
C. 版畫是怎樣的製作的
一、水印版畫的材料和工具
在刻制木板之前,首先要用木砂紙磨板,使木板表面平整光滑,以便刻制和拓印。用木砂紙打磨時,應將木砂紙包在長方形小木塊上,平貼在木板上順著木紋磨擦,直到平整為止。如用作副版,質地不一定十分光滑,稍粗糙有木紋痕跡的,易印出各種天然趣味,達到水印版畫的「木味」效果。
木刻刀 備好一套12件裝的高級木刻刀。如能設法定做順手的木刻刀則更好。刻水印版畫尤以圓口刀、方口刀、三角刀、平口刀、斜口刀為宜。方口刀和平口刀可用來鏟大面積剔除部分。斜口刀可用來切斷木質纖維,斜口刀的刀頭要尖而銳利,宜備斜角不同的刀各一把。
木刻刀
紙張 水印版畫在拓印時,常用宣紙,宣紙以「特凈」最好。根據需要選用單宣或夾宣,也有人習慣用皮宣、過濾紙、吸水紙和專業版畫紙。總之,印水印版畫的用紙,以吸水性能好、敏感、有韌性、干後變色少者為宜。
顏料 選用透明性能好的中國畫顏料和水彩畫顏料。使用水粉廣告之類的粉質顏料,亦可達到滋潤厚重的效果。日本制的水性版畫顏料也不差,但不宜用油性的顏料。
顏料
磨擦器 在拓印過程中,一般使用「馬連」。「馬連」一詞來自日本,即用大毛竹筍皮做的筍皮擦子。
「馬連」的製作方法:選好一塊較寬的筍皮浸泡在熱水中,到完全柔軟時取出,再根據小於筍皮的寬度,剪一塊圓形硬紙片,塗上一層膠,將細麻繩盤粘在這塊圓形硬紙片上,成為一個有硬紙墊著的繩餅,再將此繩餅貼在筍皮光的一面,將筍皮緊貼繩餅邊緣卷緊,兩頭在中間打結製成一個「馬連」。
馬連
刷色色用筆 根據版面部分的大小,准備好各種尺寸的底紋筆、水粉筆、油畫筆和羊毫毛筆。
其它用具 調色盒、白色盤子,濕紙用的噴壺,作鎮紙用的金屬尺條等等。
噴壺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為版畫畫面的效果是和工具及材料的性能分不開的,只有熟悉和掌握這些2E_具的特性,才能發揮出工具及材料的表現力。
二、水印版畫的製作步驟和方法
畫稿 一幅水印版畫的完成首先要作好小構圖的設計,設計時應該根據印成作品後所表現出的干濕、濃淡、虛實等特點在畫稿上預先考慮好,然後完成一張小畫稿。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及用墨、用色來作多種嘗試,從中挑出能體現自己意圖、又有水印特色的畫稿進行放大。畫稿放大後,在考慮到水印版畫的特性和特點的同時,要著手解決板材、分版、刻主版、水份的變化、套版的程序、色彩的配置等等一系列水印製作中的技術問題。
在畫稿中,構圖的表現形式一經確定,便需要進一步遵循形式上的規律,推敲、加強、充實構圖形式的結構。作品構圖中的結構,是形、色、刀味、木味、韻味等形式因素的綜合,不同的結構造成了構圖形式豐富多彩的形式美感,給人以不同的藝術感染力。
翻版稿 用削尖的鉛筆在拷貝紙上用單線勾畫出輪廓與結構部位的畫稿,再將此畫稿反過來覆在已處理好的板面上。另外,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把畫稿描畫到板面上,在刻制前,均需在板上刷一遍淺色的顏色,使得刻制時刻去的或留在板上的部分造型明朗,刀觸清晰,這樣,有助於作者更好地運刀。
分版 水印版畫一般需要一塊主版和多塊副版,分版的方法:把畫稿翻描在一塊板上,刻成後即為主板,再以此版為依據,借拷貝紙的透明,用筆把主版上的物象描畫在紙上。然後以這張有主版套色區域位置的拷貝紙為准,墊上復寫紙,復寫到第二塊板上,即為副版。根據畫面需要,主、副版不夠套用,可視具體情況增加第三、第四塊刻版,用以增加畫面覆蓋後物象的形或色。如碰到某處刻壞,可以增加一塊刻版彌補,對齊在原部分套印上去。
刻制 用刀在木板上刻制,不論何種刀,都可以刻出許許多多不同形狀的點、線、塊。幾刀相連還可以產生不同的感覺和藝術效果。運刀的基本方法不外乎是利用刀刃的正鋒、側鋒在木板上進行推刻、挑刻、暈刻、顫刻、搖刻、鏟刻、刮刻、單刀刻等等。
推刻 這是刻畫物象的主要刀法,捏刀向木,用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平穩均勻地按一定角度向前推著刻,可造成整齊的陽或陰的線、塊、面。
挑刻 用圓口刀、三角刀、方口刀短促著版,刀入版表層即向上挑,可形成大小、長短、寬窄等不同的圓、三角、方形的點。如果選用三合板刻制,挑刻需注意用刀的方向與木紋走向垂直著力,挑時木質才可自然斷的和畫面平行的一條線,然後再將豎線延長標到印紙上的中端,這樣即使印紙吃水後變形、脹大,也只能從中間向二連延伸,不會影響套版的准確性)。開始在版上敷色,每塊版面搗練圖(水印復制)
D. 中國木刻板畫約有多少年以上的歷史
製作方法:
畫稿
根據自己的生活感受(或寫生)畫出稿子(如:校園生活,鄉村風情等)。在畫稿時,應結合范圖,講構成畫面線條的疏密關系:畫面中,哪些地方線條最密集,哪些地方線條最稀,哪些地方線條不稀不密(即構成畫面的黑白灰關系)。
刻版
將畫好的稿子用泡沫水彩筆直接畫在吹塑紙上,畫得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用濕布輕輕擦去。畫好後用圓珠筆(成竹簽、鐵釘等)用力刻畫,由於吹塑紙質地較軟,圓珠筆劃後成凹痕,線條密集的地方,用力凹下去形成凹塊,線條稀疏的地方就形成灰色。
印製
用膠磙將水粉畫顏料(或濃縮廣告畫顏料)在平板上來回滾動,使膠磙表面均勻受墨,(顏料中不能加水太多,應使之有較高的濃度),磙在刻好的板子上(根據需要,可隨意調整各種顏色),使吹塑紙版畫上均勻受色(吹塑紙上的色不能太少),然後用圖畫紙或宣紙覆蓋在吹塑紙上,稍用力壓印,完成。還有一種印製方法:用毛筆調水粉色填在吹塑紙上,然後將事先作了底色的圖畫紙壓印在吹塑紙上,填一種色印一種色,逐一將畫印完,這種方法印的版畫叫粉印版畫,該方法基本上已被廣泛採用。其缺點就是印一張畫需要較長的時間。以上製作方法,用吹塑紙代替木板,用圓珠筆代替木刻刀,用濃縮廣告畫顏料代替油墨,降低了製作的難度,縮短了版圖製作時間。
製作工具:
吹塑紙、圓珠筆、電烙鐵、水粉畫顏料(或濃縮廣告畫顏料)、橡膠磙(可用橡皮管、木棒等自製)、油畫棒、毛筆等。
吹塑紙質地較軟,用圓珠筆用力在吹塑紙上劃過,其表面即可留下大小寬窄不同的點、線、面,可製作出豐富多彩的版畫效果,水粉顏料(或濃縮廣告包)代替油墨便於操作及清洗。
E. 送禮物,木刻畫和木彩畫那個好
正宗佛珠,有寓意祈福,經常戴養生保健。看看對比一下那家緣之原佛珠
F. 版畫創作的過程...
版畫
----------------------------------------------------
用刀子或化學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膠版、銅版、
鋅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在西方,
版畫一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廣義指架上油畫和壁
畫等大幅繪畫以外的一切繪畫,如水彩畫、水粉畫、粉
筆畫、素描、速寫、插圖、宣傳畫、連環畫等;狹義專
指經過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圖畫。中國通用的版畫一詞多
屬狹義。
沿革 版畫經歷了由復制到創作這兩個發展階段。
早期的版畫是為印刷與出版而製作,畫者、刻者、印者
分工,刻者只照畫者的畫稿刻版,稱作復製版畫。後來
版畫在藝術上贏得了獨立的地位,畫者、刻者、印者都
由版畫家一人自任,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
造性,這種版畫稱作創作版畫。
中國復制木刻版畫約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最早可
能發生於隋唐之際。現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
剛經》木刻卷首畫,說明在9世紀中葉,中國的木刻復制
版畫己經達到相當熟練的水平。
創作版畫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創作,在西方也早就
存在。在歐洲,16世紀的A.丟勒以銅版畫和木刻版畫復
制鋼筆畫。到17世紀的倫勃朗,銅版畫已從鏤刻發展到
腐蝕,進入創作版畫階段。木刻版畫則由19世紀的比維
克創造以白線為主的陰刻法,而擺脫了復制的羈絆,進
入創作版畫的領域。中國的創作版畫自20世紀30年代經
魯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間取得了巨大的發展。
種類與技法 從類型上分,版畫有4種:凸版、凹版、
平版和孔版版畫。從材料上分,凸版版畫中有木刻、麻
膠刻、石刻、磚刻、紙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畫中有
金屬(主要是銅和鋅)版畫、賽璐珞版畫、紙版畫等。
在平版版畫中有石版畫、獨幅版畫等。在孔版版畫中有
絲網版畫、紙孔版畫等。由於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
和方法也各異,遂產生各種類型版畫的特色;更由於各
個版畫家發揮其創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
技巧,版畫藝術的形式更是豐富多彩的。
凸版版畫:(德)丟勒《四騎士》
凸版版畫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畫稿的空白部分,
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
故稱凸版。凸版版畫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
稱凸版版畫。可作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磚、
麻膠(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異,一般以
軟硬適度,紋理細致者為宜。中國古今的木刻版畫都刻
木材的縱切面,稱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
得精細,則用質堅木材的橫斷面,稱作木口木刻。麻膠
版原是鋪地板用的建築材料。中國版畫家較少採用麻膠
版畫。
創作版畫:(中國)譚權書《蒙根其其格》
刻凸版版畫時所用的刻刀有各種大組的三角刀、圓
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圓口刀和平口刀則稱鑿,
鑿是在刀柄後加力敲擊用的工具。至於刻木口木刻,則
要用一種特製的實心鋼條,造成各種不同形的刀鋒。刻
木口木刻多須藉助放大鏡進行。
創作木刻以刀代筆,不似復制木刻那樣照刻筆畫的
畫稿,所以要講究刀法,恰如書畫講究筆法一樣。刻畫
和畫畫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線(或塊),版畫家應
掌握這個特點來產生與筆畫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鋒
利的刀刻在質硬的木上,自然產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則稱
作刀味與木味。木刻家善於運用和發揮木刻的特色,才
能稱得上是創作木刻版畫。至於版畫還必須經過印刷才
算完成,而手印版畫又有多種印刷技巧,成為版畫家藝
術創造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說來木刻的印刷有油印與
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後者用水性顏料;印水色
比印油色難。套色木刻亦然。
傳統的中國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餘年的歷史。明末
胡正言發明□版,是傳統水印套色法的開端。現代創作
木刻的水印套色法與傳統不同,不再用□版,而將各種
色版刻在幾個同樣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個相同的
套色標記,然後對標記逐版套印。這種作法可使版畫家
心中有掌握全局(整個畫面),布置色版和創造套印最
後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畫家設計套版時需要考慮到套印
的一切條件,而不能分別只看到一塊塊的版。印刷時須
選用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紙。先將紙用水潮濕,這要
由版畫家靠自己的經驗去掌握,水分過多與過干都不好。
紙潮濕至何種程度,往往直接影響印出的效果。顏色可
用透明的與不透明的,又可由於用色的厚薄而加減其透
明度。至於一色可在一個版上印成濃淡的變化,又可兩
色疊印產生第3種色,變化十分豐富。
水印木刻:(中國)羅劍釗《山巔風雲》
採用其他材料作版來刻成凸版版畫,其基本方法與
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磚時,多用鑿作輔助工具,而除木
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畫 凹版與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
線,滾上油墨時,即可印出黑地白線的圖像。磨光的金屬
版面不吸收油墨。銅版版畫的油墨可用布輕輕擦光,但
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跡,油墨便會留在那裡。現代凹
版版畫的版材,主要是銅和鋅,亦有時用鐵或鋼,其刻
制方法有:
①線刻法,一種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實心尖刀,
在銅版面上刻線。刻出的線明快而鋒銳。版面可以刻得
十分精緻。以前的鈔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現在的
郵票仍有少數採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畫:(德)珂勒惠支《母愛》
②干刻法,用針直接刻銅版面,刻出的線與線刻法
不同。針尖只刻破版面,線條旁邊留有銅刺,因此在版
面上墨時,銅屑內亦含有墨,印出後線沿帶有茸毛似的
淡墨,視覺效果柔和美觀。
③腐蝕法,在銅、鋅、鋼等可以被酸素腐蝕的材料
版面上塗滿防腐劑,防腐劑的主要成分是瀝青、松香和
蜂蠟。然後用針在上面刻圖像,針到之處,防腐劑被刮
去,露出版面,最後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
便被腐蝕。由於腐蝕的時間長短和硝酸溶液的濃度不同,
腐蝕出來的線條有深淺粗細之別。腐蝕版畫一般都是多
次分層腐蝕的,故色調非常豐富,層次十分分明,是凹
版版畫最常用的製版法。
④美柔丁,製造美柔丁的版式須用搖鑿。這是一種
有鋒銳密齒的圓口鋼鑿,用手握住搖動它,把版面全面
刺傷,滿布斑痕。滾墨印出是一片天鵝絨似的黑色。然
後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傷的(即滿布銅刺的)版
面,輕颳得深灰色,重颳得淺灰色,不颳得全黑色,反
復刮光則成白色。
⑤浮雕法,讓一部分版面深腐蝕,而且腐蝕的面積
要大些,卻不在上面滾墨直接放到凹版機上壓印,紙面
就顯出浮雕式的無色花紋。這種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飛塵法,飛塵腐蝕用來造成各種深淺的灰色表面。
先須造好一個飛塵箱,箱內裝有一把手搖風扇,然後將
磨光的銅版放在箱內。箱內貯有大量松香粉,當關閉箱
口搖動風扇時,松香粉便在箱內飛揚,並慢慢均勻地落
在版面上。到作者認為適當的時候,將灑滿松香粉的銅
版取出,放在電爐上烤。經熱,松香粉溶化,聚結成無
數小點,冷卻而凝結成一層薄膜。將此帶有松香薄膜的
銅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蝕後,印出便是一片由斑點組成
的灰色。灰色的深淺,看松香粉的粗細及薄膜的厚薄以
及腐蝕時間的長短。作者便按其藝術構思處理飛塵法而
獲得所需的效果。
⑦軟地法,把用瀝青、松香、蜂蠟製成的防腐劑固
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層硬質的薄膜,在防腐劑內加入適
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軟化。在版面滾上軟地子後,上面
覆上一張紙,用鉛筆在紙背畫畫,畫畢,揭開紙,有筆
道的地方吸上軟地子,版上便露出銅面來,其線條的性
質完全與鉛筆畫的一樣。亦可用一些實物如紡織物、網
紋、葉子、紙團、線等壓印在軟地子上面,經腐蝕便可
將實物的形象轉印到紙上。
⑧照相法,先將感光液溶入防腐劑內,塗在版面,再
取黑白分明的膠卷正片,緊貼在版面上,然後讓它在強
光燈下曝光,之後在特製的溶液中沖洗。這時地子上被
膠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漸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
卻被加固而描在版畫上,然後即可進行正常的腐蝕。硝
酸溶液只能腐蝕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淺的黑色,留著
地子的地方腐蝕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顯現出來。
⑨套色法,在幾塊大小相同的銅版上面,用飛塵腐
蝕法製成幾塊分色版。版畫家按計劃選定先印那塊色版,
後印那塊色版。把版放在機上壓印時,先將一張厚紙墊
在銅版下面,並把這紙粘在機台上,印好後,小心取出
銅版,墊紙仍留在機台上不動。這時在墊紙上面可以清
楚地看出第一次壓印時留下的痕跡,然後小心地將上好
色的第2塊版,嵌放在這個痕跡當中。這時第1次印上畫
的紙的邊緣仍壓在印刷機的上滾筒下面,只能揭開其離
開滾筒的部分。然後將印上第1版的紙小心放下,覆在第
2塊版上,搖動滾筒,便能准確地套印上第2版。其餘各
版同。
平版版畫 主要是石版畫。石印術在19世紀中葉傳
入中國,那時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書之用。石版畫的
製作方法比較簡單。所用的石版是一種質純而細的石灰
石,有無數毛細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與水互相排斥
的道理,用油質的蠟筆在石版面上作畫,畫固定後,用
抹布水濕版面,畫上有蠟筆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
墨滾上,使有畫處飽含墨色,便能在紙上印出畫來。印
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
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鏡,稱鏡面版。一種加入金
剛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圖畫紙,稱粗面版。由於作者
的要求不同,可以選用粗細不同的金剛砂磨出粗細不同
的版面應用。一般通用的320號金剛砂是最細的,80號的
是最粗的。製版法有3種:
①葯墨棒畫法,葯墨棒適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畫,亦
可用在玻璃、金屬、陶瓷上畫紙的特種鋁筆來代替葯墨
棒。用時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②毛筆畫法,將葯墨棒改變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
毛筆蘸著在鏡面版上作畫,也完全和在紙上畫畫一樣。
③復寫法,准備一種特製的復寫紙,用葯墨棒或毛
筆蘸葯墨汁在上面作畫,然後反貼在石版面上,用水溶
化復寫紙上的粘膜,使畫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畫的各
種製做法,在畫完後都要經過稀硝酸的腐蝕和塗膠封版,
使葯墨固著在版面上。印時先抹濕版面,再滾上油墨,然
後覆上紙,通過石印機印出。套色石版畫在版面上作好
標記逐版分別套印。
獨幅版畫 亦屬平版版畫。製作方法簡單。在玻璃
(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畫,未乾時即覆上
紙,用手掌在紙背壓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張,故稱獨幅
版畫。
孔版版畫 在紙版或鐵皮上將一個號碼刻透,壓在
貨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顏色,號碼即能被印上去。這便
是孔版。現在通用的謄寫版印刷機也是孔版。版畫上的
孔版主要是絲網版畫。
絲網版畫的材料主要是尼龍網紗。最初採用絲絹,
故稱絲網。有3種製作法:①切刻法,先以紙或塑料作載
體,然後在上面塗蟲膠,反復塗4~5層,干後用力照畫
稿切刻這層膠膜,完成後,緊貼在網紗的承印面上,用
電熨斗墊布在網紗的刮印面上烙燙一下,使膠膜軟化而
粘附在網紗上,揭開作好載體的紙或塑料,一個孔版便
留在網紗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細,但有剪紙及木刻的
味道,亦常得版畫家所用。②描畫法,用阿拉伯膠液在
網紗將刮印面上作畫,待干,塗上蟲膠,然後用溫水洗
網紗。阿拉伯膠被溶化,那裡的網紗便透明。亦可用石
印葯墨棒代替阿拉伯膠液作畫,塗上蟲膠後,用汽油洗
網紗。③感光法,把感光液塗在網紗上,在暗房中干透
後,把畫好的畫稿緊貼於網紗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後經過沖洗即成。
絲網版畫:(中)趙瑞春《梳妝女》
絲網版畫的印刷法是將制好孔版的網紗承印面(即
網紗朝下的面)與紙貼近,然後在其刮印面(即網紗向
上的面)上傾倒液態顏料,再用刮板將顏料刮過去,顏
料透過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紙上成畫。刮板是用一
條方平橡膠鑲上木把手。
印絲網版畫的顏料有專制的油質與水性兩類,看印
在什麼物質上而選用。絲網技術在輕工業部門應用甚廣,
紡織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紋,
許多都是用絲網印的。用於印絲網版畫的顏料,為了方
便,油質的可用松節油調稀油畫顏料即可。水性的用水
粉顏料、丙烯顏料均可。
印完的尼龍網可用苛性鈉將上面的膠膜洗凈再用。
版畫家用的尼龍網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為宜。太細,網
目易被堵塞;太粗,圖像不夠精緻。現代的版畫家為了
探索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有時在一幅版畫內,按內容
需要,同時混用各種類型的版畫方法,這種版畫稱作綜
合版畫。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銅版畫印,套色部分用
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絲網版印等。現代創作版
畫的形式豐富多采,不能用原有的分類作為框框來限制
它的發展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076041.html
G. 簡單黑白木刻版畫風景素材
剛開始接觸可以是各種樹木、葉子的線描
稍微有些基礎的學生,可以用點線面的方式來表現
H. 木刻畫商標注冊多少類
根據我的經驗應該注冊第20類,2006 軟木工藝品,以及第16類1607的 雕刻印刷品和平版印刷工藝品內;都應當注冊完善。因為商標分容類是根據質地(材質)、用途、工藝等分類的。存在交叉近似的狀況。選擇16類是根據其製作工藝是雕刻可屬於雕刻製品;而選擇第20類是因為針對木刻畫本身而言它的實質就是工藝品,木製工藝品。個人建議既然選擇了要保護自身的品牌那麼就保護完善吧,2個類別一並注冊了吧!
商標所劉小艷竭誠為您服務!名字是我QQ哦~
I. 木刻版畫如何轉印
轉印圖像,起稿。
凹版與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線,滾上油墨時,即可印出黑地白線的圖像。磨光的金屬版面不吸收油墨。銅版版畫的油墨可用布輕輕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跡,油墨便會留在那裡。現代凹版版畫的版材,主要是銅和鋅,亦有時用鐵或鋼,其刻制方法有:
①線刻法,一種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實心尖刀,在銅版面上刻線。刻出的線明快而鋒銳。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緻。以前的鈔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現在的郵票仍有少數採用此法刻制。
凹版版畫:(德)珂勒惠支《母愛》
②干刻法,用針直接刻銅版面,刻出的線與線刻法不同。針尖只刻破版面,線條旁邊留有銅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時,銅屑內亦含有墨,印出後線沿帶有茸毛似的淡墨,視覺效果柔和美觀。
③腐蝕法,在銅、鋅、鋼等可以被酸素腐蝕的材料版面上塗滿防腐劑,防腐劑的主要成分是瀝青、松香和蜂蠟。然後用針在上面刻圖像,針到之處,防腐劑被颳去,露出版面,最後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蝕。由於腐蝕的時間長短和硝酸溶液的濃度不同,腐蝕出來的線條有深淺粗細之別。腐蝕版畫一般都是多次分層腐蝕的,故色調非常豐富,層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畫最常用的製版法。
④美柔丁,製造美柔丁的版式須用搖鑿。這是一種有鋒銳密齒的圓口鋼鑿,用手握住搖動它,把版面全面刺傷,滿布斑痕。滾墨印出是一片天鵝絨似的黑色。然後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傷的(即滿布銅刺的)版面,輕颳得深灰色,重颳得淺灰色,不颳得全黑色,反復刮光則成白色。
⑤浮雕法,讓一部分版面深腐蝕,而且腐蝕的面積要大些,卻不在上面滾墨直接放到凹版機上壓印,紙面就顯出浮雕式的無色花紋。這種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飛塵法,飛塵腐蝕用來造成各種深淺的灰色表面。先須造好一個飛塵箱,箱內裝有一把手搖風扇,然後將磨光的銅版放在箱內。箱內貯有大量松香粉,當關閉箱口搖動風扇時,松香粉便在箱內飛揚,並慢慢均勻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認為適當的時候,將灑滿松香粉的銅版取出,放在電爐上烤。經熱,松香粉溶化,聚結成無數小點,冷卻而凝結成一層薄膜。將此帶有松香薄膜的銅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蝕後,印出便是一片由斑點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淺,看松香粉的粗細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蝕時間的長短。作者便按其藝術構思處理飛塵法而獲得所需的效果。
⑦軟地法,把用瀝青、松香、蜂蠟製成的防腐劑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層硬質的薄膜,在防腐劑內加入適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軟化。在版面滾上軟地子後,上面覆上一張紙,用鉛筆在紙背畫畫,畫畢,揭開紙,有筆道的地方吸上軟地子,版上便露出銅面來,其線條的性質完全與鉛筆畫的一樣。亦可用一些實物如紡織物、網紋、葉子、紙團、線等壓印在軟地子上面,經腐蝕便可將實物的形象轉印到紙上。
⑧照相法,先將感光液溶入防腐劑內,塗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膠卷正片,緊貼在版面上,然後讓它在強光燈下曝光,之後在特製的溶液中沖洗。這時地子上被膠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漸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卻被加固而描在版畫上,然後即可進行正常的腐蝕。硝酸溶液只能腐蝕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淺的黑色,留著地子的地方腐蝕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顯現出來。
⑨套色法,在幾塊大小相同的銅版上面,用飛塵腐蝕法製成幾塊分色版。版畫家按計劃選定先印那塊色版,後印那塊色版。把版放在機上壓印時,先將一張厚紙墊在銅版下面,並把這紙粘在機台上,印好後,小心取出銅版,墊紙仍留在機台上不動。這時在墊紙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壓印時留下的痕跡,然後小心地將上好色的第2塊版,嵌放在這個痕跡當中。這時第1次印上畫的紙的邊緣仍壓在印刷機的上滾筒下面,只能揭開其離開滾筒的部分。然後將印上第1版的紙小心放下,覆在第2塊版上,搖動滾筒,便能准確地套印上第2版。其餘各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