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個科學家應具備怎樣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
對於科學精神向來有各種不同的理解。一般認為追求認識的真理性,堅持認識的客觀性和辯證性,是科學精神的首要特徵。科學精神包括求實精神、創新精神、懷疑精神、寬容精神等幾個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求實與創新。
按照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的演講,「有系統之真知識,叫做科學,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統之真知識的方法,叫做科學精神。」
② 有哪些有名的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實事資料
v什麼是科學精神?近年來,各媒體發表了不少學者的文章,眾說紛紜,智仁互見,大致包版括:獻身、探索權、求實、懷疑、進取、獨立、包容、團隊、民主等精神.尹懷勤在2001年《科普創作通訊》第二期上發表的文章《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普工作》中說:「科學精神的核心和根基就是我們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就是勇於創新,不斷開拓,反對守舊,理性思考;實事求是就是從研究實際存在的客觀情況出發,找出反映事物聯系、運動和發展的規律來,從本質上認識和掌握反映客觀世界必然趨勢的真理.」他認為:「前面所說的種種精神都可以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中衍生出來.」看來,說到底還是馬列主義的一句老話,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人生觀和世界觀」.
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可以把科學精神歸納為八個字:「求真、務實、無畏、創新」.求真就是勇於探索、追求真理;務實就是崇尚事實、實事求是;無畏就是不畏權威、不避艱險:創新就是繼往開來,推陳出新.這四個片語是互為因果的:求真——科學精神的核心,務實——科學精神的基礎,無畏——科學精神的前提,創新——科學精神的目的.
科學精神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種精神.
③ 科學家及其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准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它一方面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面,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科學精神應包括12個方面的特徵:
(1)執著的探索精神.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舍的意志.(2)創新、改革精神.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層次,或者說,有個科學抽象的過程.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原則.
(5)求實精神.科學須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克服主觀臆斷.
(6)求真精神.在嚴格確定的科學事實面前.科學家勇於維護真理,反對獨斷、虛偽和謬誤.
(7)實證精神.科學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8)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科學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確定性或精確性是科學的顯著特徵之一.
(9)協作精神.由於現代科學研究項目規模的擴大,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
④ 哪些科學家有科學精神 要事例!謝謝!!
袁隆平 發明雜交水稻 堅持不懈
詹天佑 發明「人」字形鐵路 勤於動腦
諾貝爾 發明炸葯 大無畏
⑤ 哪些科學家有科學精神要事例
伽利略來 兩個鐵球同時自著地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所謂真理產生了懷疑,經過反復試驗求證後,在人們的辱罵與猜疑中走上比薩斜塔,用事實驗證了真理。課文贊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⑥ 科學傢具備哪些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應包括15個方面的科學精神:
1、執著的探索精神
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舍的意志。
2、創新改革精神
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
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4、理性精神
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層次,或者說,有個科學抽象的過程。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原則。
5、求實精神
科學須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克服主觀臆斷。
6、求真精神
在嚴格確定的科學事實面前。科學家須勇於維護真理,反對獨斷、虛偽和謬誤。
7、實證精神
科學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8、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
科學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確定性或精確性是科學的顯著特徵之一。
9、協作精神
由於現代科學研究項目規模的擴大,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
10、民主精神
科學從不迷信權威,並敢於向權威挑戰。
11、開放精神
科學無國界,科學是開放的體系,它不承認終極真理。
12、功利精神
科學是生產力,科學的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應當為人類社會謀福利。
13、可重復和可檢驗
科學是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研究規律並用於改造客觀的知識。研究客觀規律(在一定條件下,就必然出現的事情)就應具備可重復、可檢驗原則。因此掌握規律就可以預測和改造客觀事物。例如:經濟學就應該研究物質交換的本質規律,而不是經濟現象。
14、實踐精神
離開實踐,科學毫無意義和真實性。
15、懷疑精神與批評精神
要勇於質疑傳統、權威,堅持真理,敢於向其挑戰。
科學精神並不是說,只有科學家才擁有的,而是指只要符合這些特徵,並且有所創造有所創新,就一定具有了科學精神。
⑦ 中國科學家有哪些,並說一說他們有什麼樣的科學精神
張衡--地動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