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外來人口多少
無錫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時期,吳國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政治上、軍事上也十分強大。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滅吳,無錫屬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滅越,無錫屬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置會稽郡,無錫屬之。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無錫已有冶鐵、鑄銅、制陶、髹漆等手工業門類,農業生產已使用鐵器農具和牛耕技術。六朝時期,北方戰亂頻繁,人口大量南遷,無錫治湖築圩,水利設施大量興建,農業耕作技術也有了提高。商業貿易開始形成。唐、宋時期,無錫農業生產從「火耕水耨」的輪荒耕作發展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術,形成稻麥兩熟制,太湖周圍卑濕之地改造成河渠縱橫、湖塘棋布、排灌結合的水網系統。養蠶業發達,「桑柘含疏煙處處倚蠶箔」。京杭大運河開通後,無錫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城中金銀、彩帛、煙酒、油醬、食米等作坊錯雜開設,市場繁榮。無錫成為富庶江南的一塊寶地。 近代無錫:近代,無錫經濟的輻射力逐漸增強,成為江南的一個經濟中心城市。被稱為"小上海".無錫米市在咸豐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國戰事中被毀。戰事以後逐漸恢復。光緒十四年(1888年)起,清政府把浙江各州府的漕糧轉到上海、無錫采辦,又指定江蘇各縣的漕糧在無錫集中轉運。無錫米市得到進一步發展。至清末,無錫年辦漕米130萬石。同時,由於無錫米市粳、秈、糯品種齊全,數量充足,儲運方便,上海、浙江等地糧商都到無錫采購,江蘇產棉區大多也到無錫購米。無錫成為南供民食、北輸漕米的大米市。年交易量達600~750萬石。無錫布碼頭繼續興盛,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初。清末,無錫制絲業迅速發展。光緒四年(1878年),無錫生絲產量達13.8萬斤,占蘇、常、鎮三府生絲總產量的38.83%,成為江蘇省最大的產絲縣。與此同時,蠶絲貿易十分活躍,「一年也有數十萬金之巨」。光緒六年(1880年),無錫輸出生絲近10萬公斤,價值48萬海關兩。其中四成出口海外,六成銷往周邊地區。 甲午戰爭後,許多有識之士看到國家積貧積弱,主張「實業救國」。戊戌變法後,清政府也不得不放鬆對民間興辦實業的限制,實行某些提倡工商業的措施。無錫的近代工業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發展起來的。和國內其他城市的工業開始時大多是官辦(包括「官督商辦」和「官商合辦」)的不同,無錫的工業一開始便是民族資本興辦的。1895年,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業勤紗廠,成為無錫近代工業企業的濫觴。1900年,榮宗敬、榮德生兄弟與朱仲甫合夥創辦保興麵粉廠,匡仲謀創辦亨吉利布廠。1904年,周舜卿開辦裕昌絲廠。以棉紡織業、繅絲業、麵粉加工業為三大支柱的近代工業如雨後春筍在無錫興起。自1895年至1913年,無錫共建工廠19個,平均每年1個。從1914年至1933年20年間,共建工廠182個,平均每年9個。至1937年日軍侵佔無錫前夕,無錫已擁有工廠315個,產業工人6.3萬人,年總產值7726萬元。繅絲廠和繅絲車數量,分別佔全省的94%和95%,居全國城市首位。紗錠 24萬多枚,布機3500多台,分別佔全省的38%和92%。 據1937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中國工業調查報告》統計,無錫在全國6個主要工業城市中,產業工人數占第二位,工業產值僅次於上海、廣州,居第三位,資本總額居第五位。由於貸款業務興旺,放大於存,資金缺口很大,經常向外地同行拆借調劑,因而無錫成為江浙一帶著名的「放款碼頭」。無錫盡管是國內民族工業發展最快和民族工業企業較為集中的城市,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中,民族工業的發展始終充滿艱險和曲折。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的嚴重經濟危機,給無錫民族工業以沉重的打擊。所幸無錫一批實業家勵精圖治,改進企業管理,加強技術改造,才使企業轉危為安。1937年底日軍侵佔無錫後,無錫的經濟更遭受空前的浩劫。日軍在無錫殺害1.4萬餘人,燒毀廠房2.8萬多間,商店店堂5.4萬多間,居民住房和其他房屋近8萬間,搶走糧食545萬余石,財產損失20730萬元以上。民族工業遭受致命的摧殘,許多工廠變為一片廢墟,「繁華之區變成瓦礫之丘」。無錫經濟陷入奄奄一息的境地。抗日戰爭勝利後,無錫經濟有所復甦,棉紡織業、交通運輸業恢復較快。但這種景象沒有維持多久。由於國民黨統治集團發動內戰,無錫經濟陷入困境,民族工商業經營困難,人民生活日益困苦。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年,無錫市國民收入為0.71億元,社會總產值2.08億元。解放初,無錫市人民政府採取措施,整頓和恢復發展經濟。在城市,將敵逆資產和官僚資本收歸國有,建立起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經濟,同時組建發展合作經濟,對私營工業積極扶持。在農村,發動群眾,開展土地改革。經過1950~1952年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無錫經濟走上穩步發展的道路。1953~1957年,無錫市在制訂、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至1956年1月,全市批准公私合營的工商企業共2182戶,其中工業819戶,商業697戶,交通運輸業368戶,手工造船業298戶。5371戶個體手工業者與原來的116個社組成199個合作社。至年底,在農村建立高級社147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1958年,無錫市開展「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在此期間,發展了一批新的工業門類,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工業項目,社隊工業(後改鄉鎮工業)也應運而生。但由於在所有制上急於過渡,經濟建設上急於求成,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的嚴重浪費和經濟比例關系的失調。1960~1962年,全市經濟出現嚴重困難。1961年起,無錫貫徹執行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經過調整,無錫市經濟形勢逐年好轉。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正常的生產秩序受到破壞和干擾,生產下降,商業網點大批撤並,集市貿易關閉。1969年後,生產才逐步回升。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無錫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 1978年後,無錫經濟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時期,經濟總體實力明顯增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著重調整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比例關系,調整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1980年,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首先在農村,全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公社、大隊建立為農服務的經濟實體。糧食種植逐步向種田大戶集中。全面推廣無錫縣堰橋鄉鄉鎮工業「一包三改」(實行以經理、廠長為主的經濟承包責任制,改幹部任免制為選聘制,改工人錄用制為合同制,改固定工資制為浮動工資制)的經驗。全市農村形成以鄉鎮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在城市,自1984年起,無錫進入工業化初期,開始以擴大企業自主權,增強企業活力為重點,全面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同時,對計劃、財稅、金融、價格、物資、勞動工資、外貿等體制進行初步改革,培育和發展各種生產要素市場,陸續建立物貿中心、鋼材、化工輕工原料、木材建材等生產資料市場。 1993年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378元,在江蘇省率先達到小康標准。1993年後,無錫經濟呈加速發展態勢。對農業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機械化水平、科學種養水平、社會化服務水平等都有較大提高,耕地保護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農業雙層經營機制進一步完善,向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迅速發展。在土地面積逐年減少、人口逐年增長的情況下,糧油和主要副食品的產量保持較高的生產水平。工業在調整結構、提高水平、擴大規模、增強後勁方面取得新的成績。企業改革向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轉換機制深化,國有企業加快了進入市場的進程。全市組織一批重點建設和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形成了一批集團化企業。鄉鎮工業通過上規模、上水平得到迅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較快。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份額顯著增加,經濟素質明顯提高。順利實施國家部署的財稅、金融、外貿、投資等體制改革。市場體系進一步發育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逐步顯示出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了步伐。整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個私經濟也得到了發展。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都有很大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滬寧高速公路無錫段、錫澄高速公路、錫宜高速公路、江陰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無錫機場通過改造,開通了5條國內航線。縣鄉公路在基本實現村村溝通的基礎上,道路等級迅速提高。全境初步形成了內外暢通的交通網路。 1981年,無錫市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無錫經濟開始向城鄉一體化方向發展。1984年列為全國13個較大的市和10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1985年,無錫市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放區開放城市。改革開放給無錫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無錫已建成以紡織、電子、機械、化工、醫葯為主,門類比較齊全,配套協作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成為中國沿海地區具有較大規模、較高水平的現代工業城市,並跨入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投資環境40優的行列。 2004年,無錫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2007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將無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㈡ 無錫羊尖鎮,哪個廠招鑽床工
想要自己去找這個工作的話,我覺得你還是直接到廠裡面去一家家看嘛,或者直接去問廠家,他們會介紹你的。
㈢ 羊尖鎮宏順服裝廠的老闆叫什麼
羊尖鎮根本沒有宏順服裝廠,只有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宏順塑鋼配件廠,老闆叫:陸振良,這個廠是陸老闆自己私人開的廠。
望採納我的回答。
㈣ 您好 ,愛瑪電動車的無錫廠 在羊尖鎮嗎
很大的廠,羊尖五洲國際向北800米左右
㈤ 無錫巿錫山區羊尖鎮哪個車架廠招彎管工今天
具體你可以到膠陽路與天佑路交界處查看一下
㈥ 江蘇省無錫市羊尖鎮有哪些口罩廠招臨時工
這種招聘信息一般在當地人才網。或者當地人才市場會比較多和比較靠譜。家政服務所也可以考慮一下。祝你好運。記得採納
㈦ 目前在無錫市錫山區,羊尖鎮,這附近有沒有什麼廠要招工的,男,年齡41歲,求介紹
工具,量具廠
㈧ 羊尖鎮的工業經濟
2007年,羊尖鎮堅持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一起抓,不斷調優產業結構,加大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力度,著力打造宜工宜商的投資環境、生態和諧的人居環境。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42億元,比上年增長16%;財政總收入2.13億元、一般預算收入87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7%和2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服務業投資分別為13.33億元、8.79億元和4.5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8%、15.1%和0.9%;自營出口1.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6.9%;服務業增加值11.32億元,比上年增長26.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7%;農業規模經營面積1340公頃,佔耕地面積的65.5%。工業經濟發展穩健。羊尖鎮現有400多家私營企業,形成了化纖、冶金、精密機械、高新科技等主體行業,涌現出無錫神羊實業有限公司、江蘇金羊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新世紀摩托車有限公司、江蘇瑞通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無錫市亨利針織廠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產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骨幹企業。主要產品有PC網絲、PH鋼筋、不銹鋼管接件、摩托車、管道接頭、化纖長絲、聚脂切片、服裝、彩印、通訊電纜等180多個。20多家創匯企業的產品暢銷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襲開創民族工業先河的傳統,羊尖人致力發展工業經濟2007年實現工業開票銷售53億元,高科技產品和新產品產值占經濟總量的60%以上,涌現了無錫神羊實業有限公司、江蘇金羊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新世紀摩托車有限公司、江蘇瑞通信息產業有限公司、無錫市亨利針織廠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產值超億元,利稅超千萬的骨幹企業,20多家創匯企業的40多種產品暢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外貿出口額近4億元。
㈨ 無錫市羊尖鎮的服裝廠不給工資
可以向勞動部門咨詢請於解決,如果不行的話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