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才算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英文: Developed Country; 法文: Pays développé)(又稱已發展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又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per capita GDP),不過,通過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比如沙烏地阿拉伯開發石油,諾魯開發磷肥等)。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又稱發展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北方國家/南方國家、工業化國家/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落後國家、富裕國家/貧窮國家。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發達國家。
觀察家和理論家對於為何某些國家享受比較高水準的經濟發展,通常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些人認為民主制度對於現代經濟的強大來說是必要的。有些人相信一個具備自由市場的經濟體是促成開發的條件。但是也有些人認為,那些國家之所以變得富有,是因為在過去的時候透過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對較貧窮的國家進行剝削。有些人認為透過全球化的過程,這種剝削還正在繼續進行中。
在聯合國的運作中,目前並沒有建立出一套傳統來指出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開發中。普遍觀念認為,亞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歐洲是屬於已開發的區域或地區。在國際貿易統計學上,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被視為是一個已開發區域,而以色列是一個發達國家;東歐國家以及歐洲的前蘇聯國家既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也不被認為是開發中國家。有些人認為,成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不過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員國),就是獲得國際承認,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標志 。有些國際組織亦將亞洲四小龍列入發達國家(地區)。
根據各種資料(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CIA發布的《世界概況》、聯合國)的顯示來看,已開發的國家或地區有以下這些(依照其拉丁字母順序排列):
安道爾
澳大利亞
奧地利
比利時
百慕大
加拿大
丹麥
法羅群島
芬蘭
法國
德國
澳門
希臘
香港
冰島
愛爾蘭
以色列
義大利
與發展中國家相對的經濟上比較發達的國家。通常指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24個成員國,其中以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國最為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70年代初期~80年代出現了經濟滯脹,之後便是經濟低速增長。這些國家隨著生產的發展,資本的集中,壟斷也有很大發展,並且壟斷資本國際化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與合作有所發展,但矛盾也隨之發展和趨向激化。
發達國家又分為超級大國和第二世界。超級大國是謀求世界霸權的具有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的大國,其特點是依靠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在世界范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剝削、政治壓迫和軍事侵略或控制,企圖獨霸整個世界。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第二世界是處於超級大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達國家。這是毛澤東將世界各國劃分為三個世界時提出來的。這些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不如超級大國,不同程度地受超級大國的控制和威脅。但是,它們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比發展中國家雄厚,不少國家還保留著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形式的殖民統治。
從世界經濟政治地理的角度看,發達國家大致位於北半球,所以又常被稱為北方國家;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大致位於南半球,因此被稱為南方國家。長期以來,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舊秩序,以侵略、擴張戰爭、以超經濟的和經濟的手段,始終維護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統治和掠奪,使被壓迫民族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完全處於任人宰割的附庸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後,隨著亞非拉美地區一系列國家的獨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帝國主義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為所欲為的時代基本結束。但是,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主要由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生產體系、以不平等交換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和以壟斷資本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三部分組成。其核心就是發達國家居於壟斷地位,控制和剝削發展中國家。美國作為國際經濟舊秩序的主體,同發達國家一道,以「分工貿易」、「等價交換」為名,利用早已存在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繼續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控制和剝削,嚴重阻礙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是第三世界國家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
發達國家的概念是經合組織提出來的。
廣義的發達國家24個:
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義大利、瑞典、芬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瑞士、奧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亞、紐西蘭、希臘、冰島、愛爾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
狹義的就是工業七強。
1995年6月,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曾經宣布,從1996年起,將新加坡劃為「發達國家」,根據是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2.4萬美元。但新加坡認為自己國內的工業基礎還比較弱,要求經合組織對發達國家的標准再作研究和明確。1996年1月,經合組織改變了原來的決定,將新加坡改劃為「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是按照人均國民產值來劃分的,但是不完全,比如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比許多發達國家但是仍然不是發達國家。
狹義的發達國家就是七國集團成員更是胡說。在任何發達國家的定義中都包括北歐各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瑞士、奧地利等國。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
狹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日本。
廣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南非:之所以是發達國家因為他的經濟結構和發達國家一樣。
同樣的道理: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非常高在80-90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幾名,但是從來沒有被認為是發達國家,同樣的還有汶萊。原因是他們的經濟結構和發展中國家一樣。
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發達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為29個,和經合組織有差異,分別為:
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日本、英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中國台灣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別行政區)、丹麥、挪威、以色列、新加坡、紐西蘭、塞普勒斯、冰島 。
『貳』 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還需具備哪些條件
同意一樓。
一、中國當前的發展態勢很好,時間是站在中國一方的,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按照現在的道路走下去,再過二三十年,中國一定能成為發達國家。
二、穩定是發展的基礎,沒有和平的國內國際局勢,中國的經濟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因此對內維護國家穩定、對外避免沖突保證地區和平是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政策。
三、二樓所說純粹是一派胡言。很容易找出反例來斷定中國的基本制度並不是阻礙中國發展的原因。比如拉美國家基本參照美國的制度,但沒有一個發達國家,非洲那麼多國家沒有,南亞沒有,東南亞也沒有(新加坡、汶萊一直是家族統治)。
那所謂的三八線說完全是西方世界詆毀中國的所謂論斷,也是新編的中國崩潰論的論據,不僅不符合事實也完全站不住腳。當年蘇聯的人均GDP曾經超過1萬美元,捷克的人均GDP也曾超過1萬美元。
除東歐國家外,絕大多數社會主義政權都是在經濟落後的國家建立起來,與富裕的西歐相比,起跑之際就已落後。西方政黨始終沒改變其政治代言公司的本質,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是走西方道路,人均3000美元以下徘徊的主要是這些國家,3000-8000美元之間徘徊的也主要是這些國家,老是拿那些工業化比較早的國家出現賣弄,卻對同樣模仿其體制的貧窮國家視而不見,這就是所謂中國崩潰論常用的方法。
中國就是中國,我們的制度既不同於實行計劃經濟的蘇聯,也不同於實行市場經濟的前南斯拉夫,中國獨此一家,沒有證據證明中國的道路的錯誤。
『叄』 發達國家需要什麼條件
最基本的條件就是人人都有飯吃,兒童都有可讀 可是現在中國連最基本的生計問題都專沒屬有達到 美國的發達就是這樣啦 而且每月政府還會發給貧困者一些救濟資金 可以保證他們的最基本生活 但是發達國家的資本壓榨很嚴重 貧富差距很大 人之間的等級差距也很大 不過相對民主和自由
『肆』 從發展中國家變成發達國家,需要達到哪些條件
發展中國家要想成為發達國家,需要滿足四個必要條件: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水平、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高度國際化的經濟模式和健全優厚的社會福利。
在眾多發達國家中,盧森堡的人們無疑是更幸福的,國家富裕,但人口稀少,他們的人均GDP可以達到近18萬美金,國家的社會福利優厚,醫療水平發達,人均壽命早已突破80歲,可以說是發達國家中的發達國家了。
『伍』 具備了哪些條件才算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英文: Developed Country; 法文: Pays développé)(又稱已發展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又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已開發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per capita GDP),不過,通過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比如沙烏地阿拉伯開發石油,諾魯開發磷肥等)。
其他常常用來表示發達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又稱發展中國家)這兩個團體的詞語有:第一世界/第三世界、北方國家/南方國家、工業化國家/非工業化國家、發達國家/落後國家、富裕國家/貧窮國家。西方國家雖然有類似的涵義,但是並不等同於發達國家。
觀察家和理論家對於為何某些國家享受比較高水準的經濟發展,通常都有不同的見解。有些人認為民主制度對於現代經濟的強大來說是必要的。有些人相信一個具備自由市場的經濟體是促成開發的條件。但是也有些人認為,那些國家之所以變得富有,是因為在過去的時候透過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對較貧窮的國家進行剝削。有些人認為透過全球化的過程,這種剝削還正在繼續進行中。
在聯合國的運作中,目前並沒有建立出一套傳統來指出哪些國家或地區是屬於已開發或開發中。普遍觀念認為,亞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及歐洲是屬於已開發的區域或地區。在國際貿易統計學上,南部非洲關稅同盟被視為是一個已開發區域,而以色列是一個發達國家;東歐國家以及歐洲的前蘇聯國家既不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也不被認為是開發中國家。有些人認為,成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成員(不過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員國),就是獲得國際承認,成為發達國家的重要標志 。有些國際組織亦將亞洲四小龍列入發達國家(地區)。
根據各種資料(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CIA發布的《世界概況》、聯合國)的顯示來看,已開發的國家或地區有以下這些(依照其拉丁字母順序排列):
安道爾
澳大利亞
奧地利
比利時
百慕大
加拿大
丹麥
法羅群島
芬蘭
法國
德國
澳門
希臘
香港
冰島
愛爾蘭
以色列
義大利
與發展中國家相對的經濟上比較發達的國家。通常指參加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24個成員國,其中以美、日、德、英、法、意和加拿大7國最為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使資本主義的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增長,成為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經濟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對世界經濟、政治有較大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經歷了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70年代初期~80年代出現了經濟滯脹,之後便是經濟低速增長。這些國家隨著生產的發展,資本的集中,壟斷也有很大發展,並且壟斷資本國際化達到了空前的規模。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與合作有所發展,但矛盾也隨之發展和趨向激化。
發達國家又分為超級大國和第二世界。超級大國是謀求世界霸權的具有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力量的大國,其特點是依靠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在世界范圍內推行霸權主義,對其他國家進行經濟剝削、政治壓迫和軍事侵略或控制,企圖獨霸整個世界。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第二世界是處於超級大國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達國家。這是毛澤東將世界各國劃分為三個世界時提出來的。這些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不如超級大國,不同程度地受超級大國的控制和威脅。但是,它們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比發展中國家雄厚,不少國家還保留著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形式的殖民統治。
從世界經濟政治地理的角度看,發達國家大致位於北半球,所以又常被稱為北方國家;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大致位於南半球,因此被稱為南方國家。長期以來,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舊秩序,以侵略、擴張戰爭、以超經濟的和經濟的手段,始終維護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統治和掠奪,使被壓迫民族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完全處於任人宰割的附庸地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以後,隨著亞非拉美地區一系列國家的獨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殖民體系土崩瓦解,帝國主義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為所欲為的時代基本結束。但是,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主要由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生產體系、以不平等交換為基礎的國際貿易體系和以壟斷資本為基礎的國際金融體系三部分組成。其核心就是發達國家居於壟斷地位,控制和剝削發展中國家。美國作為國際經濟舊秩序的主體,同發達國家一道,以「分工貿易」、「等價交換」為名,利用早已存在的不合理的「國際分工」,繼續對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控制和剝削,嚴重阻礙了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的發展,是第三世界國家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
發達國家的概念是經合組織提出來的。
廣義的發達國家24個:
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義大利、瑞典、芬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瑞士、奧地利、土耳其、澳大利亞、紐西蘭、希臘、冰島、愛爾蘭、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
狹義的就是工業七強。
1995年6月,經合組織發展援助委員會曾經宣布,從1996年起,將新加坡劃為「發達國家」,根據是新加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2.4萬美元。但新加坡認為自己國內的工業基礎還比較弱,要求經合組織對發達國家的標准再作研究和明確。1996年1月,經合組織改變了原來的決定,將新加坡改劃為「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是按照人均國民產值來劃分的,但是不完全,比如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比許多發達國家但是仍然不是發達國家。
狹義的發達國家就是七國集團成員更是胡說。在任何發達國家的定義中都包括北歐各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 瑞士、奧地利等國。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
狹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日本。
廣義的發達國家:包括北歐,廣義的西歐各國,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
南非:之所以是發達國家因為他的經濟結構和發達國家一樣。
同樣的道理:中東石油國的人均國民產值非常高在80-90年代甚至排世界前幾名,但是從來沒有被認為是發達國家,同樣的還有汶萊。原因是他們的經濟結構和發展中國家一樣。
今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發達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為29個,和經合組織有差異,分別為:
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奧地利、芬蘭、希臘、葡萄牙、愛爾蘭、盧森堡、日本、英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中國台灣省、瑞典、瑞士、香港(特別行政區)、丹麥、挪威、以色列、新加坡、紐西蘭、塞普勒斯、冰島 。
『陸』 發達國家是怎樣確定的
一、定義:
1、發達國家,又稱已開發國家,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專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屬
2、發達國家,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發達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過僅依靠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而這樣的國家未必有較先進的技術。
二、發達國家的經濟特點:
1、生產力水平高度發達,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遠高於其他國家,產業結構先進,在國民經濟結構中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一般大於60%;
2、經濟運行機制比較成熟,市場機制和市場體系健全,並有比較完善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
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高度發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保障水平較高;
4、經濟國際化程度較高,外貿依存度大大高於發展中國家,外貿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占據較大份額,金融市場高度國際化,跨國公司高度發展。
三、典型國家:
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冰島、希臘、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韓國等。
『柒』 發達國傢具備哪些條件
『國際觀察』世界發達國家最新名單
對於發達國家的定義,有多種說法,但公認的標準是:
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總量)和社會發展水平。按1995年前後的標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義匯率計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會發展水平就可基本定義為 發達國家。近10年的發展,使8000美元這個標准已經落後了,2005年應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這個定義,在這10年,有8個國家已經加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這8個國家是:塞普勒斯、巴哈馬、斯洛維尼亞 、 以色列、 韓國 、馬爾他、匈牙利 和捷克 。
另外,阿聯酋、科威特等產油國人均GDP很高,但社會發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發達國家之中;摩納哥、列支敦斯登等微型國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灣、荷屬安的列斯等未獲國家地位的經濟體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發達國家新名單(括弧裡面的是按名義匯率計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發達國家(共24國):
歐洲(18國): 盧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愛爾蘭 (46,335) 丹麥(45,015) 冰島 (44,133) 瑞典 (38,451) 英國 (36,977) 奧地利 (35,861) 荷蘭(35,393) 芬蘭 (35,242) 比利時 (34,081) 法國 (33,126) 德國 (33,099) 義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臘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國):美國(42,076) 加拿大 (32,073)
亞洲(2國):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國):澳大利亞(29,761) 紐西蘭(23,276)
新增的發達國家(8國):
塞普勒斯 (19,008) 巴哈馬 (18,190) 斯洛維尼亞 (17,660) 以色列(16,987) 韓國 (14,649) 馬爾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從新增的8個發達國家來看,大多是原有發達國家的近鄰,如斯洛維尼亞、馬爾他、匈牙利、捷克、塞普勒斯是歐盟成員國的近鄰,韓國是日本的近鄰,巴哈馬是美國的近鄰。只有以色列是例外。
在發達國家之中,盧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與第二名的差距繼續拉大 ;愛爾蘭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發達國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躍居世界第5名,是過去20年中經濟最成功的發達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東歐國家在經歷了90年代初轉型期的陣痛之後,在過去10年間紛紛走出低谷,成為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國家。東歐國家中轉型最順利且最靠近歐盟的斯洛維尼亞、捷克、匈牙利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而愛沙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立陶宛、波蘭、拉脫維亞等國也發展勢頭良好,已經加入了發達國家的預備梯隊中。
在人均GDP 的下一梯隊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國家:
塞席爾(8,892) 愛沙尼亞 (8,885) 斯洛伐克 (7,963) 克羅埃西亞(7,764) 立陶宛(6,796) 墨西哥(6,566) 波蘭 (6,373) 拉脫維亞 (6,150) 智利(5,742)
如能保持發展勁頭,它們有可能在未來10多年內成為新增的發達國家。
所以說現在有32個發達國家
參考資料:http://www6.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99635.shtml
『捌』 發達國家必須具有哪些條件.
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位於世界前列.
沒有明顯的落後點,科學教育文化環境保護等事業都要比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