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政府部門對玻璃棉處置是否有規范要求
國家建材局玻璃棉及其製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規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玻璃棉及其製品生產企業的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特製定本規程。
關聯法規:
第二條 企業領導和職工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堅持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牢固樹立「質量第一」和「為用戶服務」的思想,不斷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確保原料、燃料、半成品、成品及包裝貯存等都符合技術標准要求。
第三條 企業應制定先進、合理、科學的質量方針和目標。產品質量由法定代表人全面負責,質量管理部門行使管理職權。企業內部的收入分配要與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掛鉤,實行質量否決權。
第四條 企業要嚴格執行產品標准,並按照GB/T19000一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准及本規程規定,結合本企業的實際,建立健全質量體系,落實質量職能,有條件的企業應編制《質量手冊》,並認真貫徹實施。
第二章機構、人員、職責
第五條 企業應設立質量管理機構和質量檢驗機構,配備能滿足企業質量管理和檢驗任務需要的管理人員和檢驗人員,並保持相對穩定。檢驗機構應符合《玻璃棉及其製品生產企業化驗室、檢驗室基本條件》。
第六條 質量管理機構和檢驗機構負責人須具有工程師以上技術職稱(含工程師),熟悉玻璃棉及其製品的生產工藝、質量法規和標准,有一定的質量管理經驗和檢驗技術,有較強的原則性和責任心。
質量管理人員須具有初級技術職稱以上(含初級技術職稱),經過專門培訓、掌握玻璃棉及其製品的生產理論知識和檢驗技術,熟知有關標准和規章制度,堅持原則,工作認真負責。
質量檢驗人員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化學分析人員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熟悉本崗位責任制、有關標准、操作規程、檢驗方法,經過專門培訓考核,取得省市級以上質檢機構頒發的操作合格證書。
第七條 質量管理和質量檢驗機構負責人的任免應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機構內部業務骨乾的調動應徵求機構負責人的意見。
第八條 質量管理機構在廠長(經理)直接領導下負責質量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檢查和監督工作,組建企業質量管理工作網路,並根據產品質量要求制定原材料、燃料、半成品的企業內控質量標准,制定各項質量責任制及考核辦法,按照質量管理規程對工藝過程和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管理。
第九條 質量檢驗機構負責按技術標准規定對各種原材料、燃料、半成品、成品進行查驗和分析,及時提供准確可靠的檢驗分析數據,制止不符合技術要求的原材料、燃料進廠,制止生產過程各工序不合格半成品的使用,嚴格按產品標准鑒定產品質量,簽發出廠產品合格證。負責向有關部門報送質量報表,發現質量問題及時上報,不斷提高預見和防範能力,使生產全過程處於受控狀態。企業領導不得干預質量檢驗機構正常行使職權。
第十條 質檢人員要嚴格按技術標准進行分析檢驗,不得弄虛作假,其檢驗分析結果不得隨意塗改,保證檢驗結果的科學性,如發現弄虛作假的則要嚴肅處理。
第十一條 各車間應設立工藝檢驗員,負責配料的監督和管理規程執行情況的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向質量管理機構報告,並迅速採取糾正措施。
第三章質量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 企業應圍繞質量方針和目標的制定與實施,根據本企業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質量體系要素,建立健全質量體系,加強質量控制,強化現場管理,落實質量保證措施,以優良的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創造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第十三條 為保證產品質量,企業應建立如下質量管理制度並認真執行:
(一)各部門的質量責任制和質量考核制度;
(二)質量體系審核制度;
(三)質量教育和人員培訓考核制度;
(四)配方的設計、驗證、批准和管理制度;
(五)采購質量保證制度;
(六)原材料檢驗及投料批准制度;
(七)各工序工藝操作規程及其監督檢查制度;
(八)生產設備的控制和維修保養制度;
(九)特殊工序的考核、檢查、驗證制度;
(十)工序間的檢驗和成品驗證制度;
(十一)不合格品的控制、處理、糾正和預防制度;
(十二)識別標志、包裝、貯存、運輸和售後服務制度;
(十三)檢驗室內部管理制度;
(十四)檢驗儀器、設備、計量器具的使用、維護、檢定和校驗制度;
(十五)質量分析報告制度;
(十六)質量事故的分析、處理和報告制度;
(十七)質量文件的記錄和保管制度;
(十八)質量獎懲制度。
第十四條 為確保質量體系的有效運行,企業要建立和完善組織協調、質量監督、信息管理和質量考核四個系統,開展質量教育活動。使企業的質量方針和目標為全體員工所理解,並自覺為之盡職。
第四章原材料的質量管理
第十五條 進廠的原材料必須分別堆放、不得混雜,等級、品名、規格要有明顯的標記。純鹼、硼酸等易吸水的原料要有倉庫,不得露天堆放。燃料的儲存必須符合安全防火的規定,碎玻璃進廠須經洗滌並堆放在干凈的場地。
第十六條 對原材料、燃料要實行先化驗後使用的原則,本廠無法進行化驗的也要實行擇優定點供應,逐批查驗合格證後方能使用。原料經均化驗後仍須進行檢驗,達到配方設計的質量要求才能投料。碎玻璃的尺寸應控制5平方厘米以內。
煤、燃氣、燃油其熱值等品質指標,應能滿足本廠工藝技術條件的要求。
第十七條 原材料、燃料的儲存量一般不少於15天的用量,以保證正常穩定的生產。
第五章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
第十八條 企業必須建立完整的工藝制度,並嚴格執行生產工藝操作規程。
第十九條 生產過程的每道工序都應建立質量控制點,各控制點應有專人負責嚴格控制,並認真記錄被控參數。有關負責人要定期檢查原始記錄。
第二十條 企業的技術部門會同有關檢驗部門制訂玻璃棉生產配料表,經主管技術廠長或總工程師批准後下達給生產部門執行。
玻璃棉的化學成份組成每周分析1次,若有組分超差,按上款程序調整配料表。每周分析1次玻璃熔體粘度,波動范圍應控制在0.5PaS以內。
第二十一條 配合料每班分析2次,碳酸鈉波動控制在1%以內合格率不小於90%,達不到上述要求的應查明原因及時調整。
水份含量應控制在4~5%,合格率不小於90%,波動較大時,及時調整。
第二十二條 離心法生產重點控制熔化溫度、流液溫度及玻璃液的流量。
第二十三條 火焰法生產重點控制碎玻璃無雜質,生產時要做到勤加料少加料,保證玻璃液的均化,控制爐溫漏板的孔徑和孔數,減少渣球含量,有條件的工廠可改用電熔窯。
第二十四條 半成品、成品的輸送、切割、包裝都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持作業面的整潔,防止產品的污損。
第二十五條 玻璃棉及其製品的包裝應符合標準的要求,用塑料袋和紙箱包裝,計量要准確,箱內要有合格證,規格、數量、生產廠、出廠日期等標識標志齊全,字跡清晰。
第二十六條 生產新產品如復合製品等,無國家、行業標準的,應制訂企業產品標准,標准在報告地方技術監督部門及主管部門備案的同時抄報中國絕熱隔音材料協會玻璃專業委員會和國家玻纖質檢中心。
第六章成品及出廠的質量管理
第二十七條 企業應配備具有高度責任心能嚴格掌握技術標準的管理人員負責產品的出廠工作,各部門必須密切配合,確保出廠產品的質量合格,不得把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出廠。
第二十八條 成品倉庫要有專人管理,庫內產品應按品種、等級分別堆放、並有防雨設施。
第二十九條 產品裝車外運要有專人監裝,裝放整齊、穩定,敞車要加蓋油布等雨具。
第三十條 企業要認真做好技術服務,售前向用戶說明保管、運輸、選用、安裝的注意事項。售後要堅持訪問用戶,廣泛征詢用戶對產品質量的意見,做到及時反饋,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
第七章產品檢驗抽查對比制度
第三十一條 國家玻璃纖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全國玻璃棉產品及其製品的質量對比監督檢驗工作。
第三十二條 對比監督檢驗結果一律以國家玻纖質檢中心檢驗結果為准。
第三十三條 送樣辦法及要求如下:
(一)企業每半年向國家玻纖質檢中心寄送玻璃棉及各種製品;
(二)企業樣品必須是隨機地從批量產品中抽取的,樣品必須是近1個月內經出廠檢驗合格的產品;
(三)對比檢驗的批量大小為:管殼15包,棉150包,板、帶、氈1500平方米,從中抽取4個單位產品(即4包產品)作為檢查樣本,再從每個包裝中各抽取2塊(根)產品,送檢與留廠檢驗各一,總計8塊(根),送檢與留廠檢驗各4塊(根),對散棉以公斤計,各2公斤,送檢用產品要求全封閉包裝;
(四)企業檢驗機構應及時檢驗,將檢驗結果按樣品編號分別列出,並計算出算術平均值,在檢驗結果上簽蓋檢驗員名章和檢驗公章;
(五)企業質量檢驗機構及時將應寄(送)國家玻纖質檢中心的樣品,連同企業檢驗結果和抽樣單(內容包括產品名稱、規格、生產日期、批量大小、抽樣人、封樣人等)一並寄(送)給中心。
第三十四條 玻纖質檢中心收到樣品和企業質量自檢報告後及時安排檢驗並發出對比結果報告,及時向企業反饋,同時抄報企業主管部門。
第三十五條 對比結果連續3次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建議企業主管部門對企業進行整改處理。
第三十六條 對比檢驗費用,按中心委託檢驗收費標准執行,由送檢企業支付。
第三十七條 企業每月應及時向有關部門和國家玻纖質檢中心報送質量月報(內容包括產品名稱、規格、月產量、標准規定各項技術指標的測定平均值與變異參數)。
第三十八條 為確保檢驗數據的准確可靠,企業內部每半年應對檢驗人員進行抽查性考核1次,其考核結果作為技術晉級的依據。
第八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 各級建材行業主管部門和質量監督檢驗機構要加強對企業產品質量和質量體系的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認真執行本規程,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確保產品質量。
第四十條 本規程由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生產協調司負責解釋。
第四十一條 本規程自1996年11月1日起施行。
望採納
㈡ 哪家機構制定化妝品中石棉檢測標准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來研究院
從上世紀源五六十年代開始研究石棉
,曾對國內各個石棉岩體進行過地質核查、礦石性質的研究、石棉特徵研究,取得諸多方面的科研成果。
2009年被指定為化妝品中石棉檢測標准
的制定者,被指定為化妝品及其原料中石棉測定的專業機構。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的前身為國家建材局地質研究所,直屬國家建材局,成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主要負責全國各省建材總隊的非金屬礦各礦種的礦物岩性測試、選礦及礦產品深加工,
1999年隨著國家機構調整,歸屬央企「中材集團」。
相對國內同行業研究機構,其優勢是具有礦物微觀研究條件、可以把礦物研究透徹、具有許多多年技術經驗積累的專家。
㈢ 中國建材集團公司下屬有哪些單位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單位有:
1.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水泥、輕質建材、玻璃纖維及復合材料、工程服務四大板塊,現已成為淮海和東南經濟區最大的水泥生產商,亞洲最大的石膏板生產商,世界最大玻璃纖維生產商(通過聯營公司中國玻纖實現)、中國最大的兆瓦級風力發電機葉片製作商、國際領先的玻璃生產線和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設計及工程總承包服務供應商。
2.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
主營業務: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集成了建材行業水泥、玻璃、陶瓷、新型建材、牆體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以及機電自動化與精密製造等相關領域的13家研究院所,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行業開放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聯合國技術發展與促進中心,1個國家級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11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約30個國家與行業級質量監督檢驗認證機構。
3.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集建材產業投資、木製品開發、物流貿易以及集成房屋業務為一體,總資產逾600億元,銷售額超300億元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北新集團建材產業投資的業務觸角從新型建材行業延伸到水泥、復合材料及工程服務的領域,並依託產業、品牌和資本等優勢,以全球化為視角,致力於大木業、大物流格局的構建和節能省地型生態人居的開發推廣。
4.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
主營業務: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已建成五大業務平台: 中建材貿易、中建材裝備、中建材礦業、中建材鋼鐵、中建材木業 。主營業務涵蓋建材產品、鋼材、木材、建築機械、機電產品、新能源產品、礦產品、煤炭等商品的貿易、大型成套裝備出口及國際工程總包、 電子商務和 e 物流等領域。
5.中國聯合裝備集團公司
主營業務:中國聯合裝備集團公司的服務范圍覆蓋了食品、制漿造紙、電線電纜、塑料、建材、衡器、日化、洗滌、陶瓷、洗選煤等行業領域。主要業務:以食品機械(啤酒、飲料及乳品機械)、制漿造紙機械、塑料機械、電線電纜機械、建材機械、日化機械、陶瓷機械、衡器製造、洗選煤機械等設備製造為載體的國內外大型工程承包、高新技術和重大裝備的開發研製、工程設計、技術服務、設備成套、國內外展覽和貿易。
6.中建材玻璃公司
主營業務:中建材玻璃公司的主要業務有:浮法玻璃生產及原料、成套設備製造;玻璃深加工相關技術服務、咨詢;非金屬礦資源及製品的加工、銷售;礦山設備及建築、陶瓷材料的研發、生產、製造、銷售;玻璃、礦山設計及工程建設總承包;玻璃生產加工、礦山技術及選礦葯劑的引進、研發、轉讓、咨詢、培訓;進出口業務;耐火、保溫、裝飾、包裝、五金、水暖材料及製品的生產、銷售。
7.中建材資產管理公司
主營業務:中建材資產管理公司是中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中國建材集團公司系統內唯一一家以「資產管理和資產經營」為主營業務的管理型職能公司。公司現有企業22家,涉及總資產15億元人民幣。公司的主要任務是處置不良資產,全力做好睏難企業的脫困和再就業工作,為中國建材集團公司的穩定和總體戰略目標服務;盤活存量資產,為中國建材集團公司整體資產質量的提高做貢獻;吸納優良資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中國建材集團公司的發展壯大做貢獻。
8.浙江三獅集團有限公司
主營業務:浙江三獅集團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為水泥及其衍生產品。「三獅牌」水泥為國內名牌產品,已通過ISO9002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國家級首批水泥免檢產品。三獅集團已提前實現十五規劃,年產高標號水泥規模2000萬噸,產品系列有普通水泥、純硅水泥、特種水泥等數十個品種,被廣泛用於國家重點工程,並批量出口東南亞國家和南太平洋地區;世界第一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水泥招標,三獅水泥一舉中標,成為首選產品。三獅還是國家建材局首批確定的12個水泥出口基地之一。三獅集團技術力量雄厚,具有獨立的科研和新產品開發能力,由三獅集團獨立開發的秦山核電站特供水泥、海工水泥、抗硫酸鹽水泥等,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填補了國內多項空白。三獅集團每年投產建設多條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成長為中國水泥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拓展資料: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材集團,英文簡稱CNBM)是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建材行業管理公司,2003年成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的中央企業。
中國建材集團以「善用資源、服務建設」為核心理念,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大建材國際化」和「人才強企」戰略,是集科研、製造、流通為一體,擁有產業、科技、成套裝備、物流貿易四大業務板塊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進入《財富》世界500強。
㈣ 請問有個全國高科技建築建材產業委員會的單位有沒資格給企業發中國著名品牌的稱號
全國高科技建築建材產業化委員會開展以下具體工作:
(1)通過廣泛地組織實施全國建築和建材領域高科技成果和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以及相關的協作轉化與產業化示範工程,逐步建立建全建築和建材領域的科技產業鏈和社會化專業服務體系,高效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
(2)為全國建築和建材領域的單位和個人提供政策指導、信息咨詢、技術服務和工作協調等,促進本領域各產業群實現企業與企業、市場與市場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優化組合。
(3)組織全國建築和建材領域單位和個人開展國內外學術研討、專業培訓、科技成果交流,組織國外技術的引進應用,促進國際技術合作,推動我國的建築和建材產業走向國際,進入和佔領國際市場。
(4)舉辦全國和國際性建築和建材領域的科技成果展覽會、博覽會,搭建有影響、有效果的交流合作平台。
(5)對全國建築和建材領域在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宣傳、表彰和推介, 培育、鍛造我國產業化的生力軍。
(6)接受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的委託,組織和幫助本領域各企業參與評估、論證和鑒定,全面提升標准化、國際化素質。
(7)編纂、出版建築和建材領域的學術科研成果期刊、專著,製作建築和建材領域的科技成果影視作品,為本領域優秀產業和產業人樹碑立傳,從而帶動全行業長足發展。
(8)承辦政府部門、建築和建材領域單位和個人委託辦理的其他事項,根據需要開展有利於行業發展的其他活動。
全國高科技建築建材產業化委員會設常務委員會、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各專業委員會、各地方工作委員會、各業務工作部門。常務委員會設主任、常務副主任、副主任、常務委員、秘書長、副秘書長。
全國高科技建築建材產業化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任由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楊志元同志擔任。
全國高科技建築建材產業化委員會配套業務執行機構為「全華高協建築建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㈤ 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
總經理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投資發展部、企業管理部(法律事務部)、審計部、資產管理部、科技管理部、國際合作部、黨委工作部(企業文化部)、紀檢監察室。 宋志平董事長、黨委書記
男,漢族,中共黨員,歷任北京新型建築材料總廠廠長,北新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現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長。
姚燕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女,漢族,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籍貫上海。歷任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房建所所長、院長助理、水泥與新型材料研究所所長、院長,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現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兼任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院長。
郝振華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籍貫河北邢台。歷任國家建材局辦公室主任,國家經貿委管理局專職黨委副書記,國資委管理局副局長兼臨時黨委副書記。現任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郭朝民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籍貫江蘇句容。歷任中國新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處長,計劃財務部經理,總經理助理兼投資發展部經理。現任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許金華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總法律顧問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籍貫北京。歷任北京市建材企業黨委副書記,國家建材局處長,中國新型建築材料(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兼企業管理部經理。現任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總法律顧問。
馬建國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籍貫山東濟南。歷任江蘇無錫市印染廠黨委書記,共青團無錫市委書記,無錫崇安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連雲港市副市長。現任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劉寶瑛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安徽濉溪人。歷任洛陽玻璃廠黨委副書記,中國洛陽浮法玻璃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董事長、黨委書記。現任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黃安中副總經理、黨委常委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籍貫江蘇海門。歷任中國建材及設備進出口公司(現公司更名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進出口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黨委書記。現任中國建材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兼任中建材集團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武吉偉總會計師
男,漢族,中共黨員,高級會計師,籍貫陝西,歷任中油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資產部副經理、經理、總經理助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工程技術分公司正處級幹部、副總會計師,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管理中心總監。現任中國建材集團總會計師。 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中央企業董事會試點企業
國家首批試點企業
集團國家重點扶持的520戶大型企業直屬
中央管理的163家重點骨幹企業
2006年度中國優秀誠信企業
2007年榮獲「最具核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獎
2007年名列中國陽光財富企業榜
2008年起,位居中國建材五百強企業首位
2009年中國建材集團技術中心名列國家級技術中心第5名
2010中國企業500強第7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