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居百科 > 慧律法師講解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慧律法師講解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發布時間:2021-02-02 05:16:59

㈠ 《在家居士律儀五百答》在家人如何修行

學佛成佛,簡單而言,就是要通過「信、解、行、證」四個步驟、採用「六度波羅蜜」六種途徑,經歷過「戒、定、慧」三個層次的境界,最終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給你簡介一下:
1、信解行證:首先要有信仰,有願意跟隨佛祖的腳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導的方法去做的決心,這叫「信」,佛教也稱之為「發菩提心」;然後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為你講解佛法,即「解」;然後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論聯系實際,這叫「行」;最後從實踐中驗證所學是真實不虛的,這叫「證」;
2、「六度波羅蜜」是修行的六種途徑,簡稱「六度」,分別是: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般若。用現代話來簡單的理解就是:無私奉獻(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規章制度(持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精進)、通過打坐來使自己的心擺脫情緒的控制(禪定),獲得無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這代表了修行的三個層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訴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條規章制度(佛教稱為「戒律」),女性僧人(我們常說的尼姑)則是348條,如果你不出家,在家裡學佛,則只須遵守五條,即「持五戒」(看起來簡單,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禪定」,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禪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離不開禪定!「慧」即「般若智慧」,因為「般若」一詞,包含了六種不同的智慧,沒法翻譯,只能稱其為「大智慧」。
——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們才能修成正果,不過對於初入佛門的佛弟子而言,還是從「三皈五戒十善」學起,從孝順父母開始吧!父母是我們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㈡ 在家學佛的居士應該怎樣去修行

慧律法師:在家居士要怎麼修行?
什麼叫做修行?現在說在家眾三點:
第一,要守我們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實念佛,印光大師有開示。

第一,守我們的本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講經,我要去聽,家裡的碗筷要先洗干凈,家裡整理干凈,孩子照顧好,七點半、八點家裡都整理好了,先生看電視,我要聽經,這就是守我們的本分。做人家先生的人要學佛,我們就要賺錢照顧家庭,把妻子照顧好,多餘的時間,好好來學佛,對社會、對國家盡心盡力。這叫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是在家人,我們必須要好好在我們在家眾的崗位上站穩,我們是人家的先生,或是人家的太太,還是人家的孩子,就要好好地盡我們的本分,你如果在讀書,一心一意好好讀書,這就對了。

第二,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說:惡的事情不能做,做下去後果不堪設想,難以收拾,弄得亂七八糟,心理也難過,業也卡住了,這樣不好。所以說,我們要深信因果,造什麼因,我們會得什麼果,我們要自己有心理准備,不要做壞事。

第三,深信念佛,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就是要一心一意好好地念佛,不要改變,比如今天密宗在灌頂,就去讓他灌一下;禪師來,來參禪,腳盤起來,來參禪;這樣修到死你都沒辦法,朝三暮四,七上八下,一顆心亂七八糟,你會修到什麼呢?對不對?我告訴你們,祖師大德已經將最快、最感應、最直接的告訴你們,就是念佛啦!拜佛啦!一心一意求往生極樂世界,包括要來度眾生,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祖師大德,及所有的經典,全部都是叫你們要念佛、拜佛。你說,慧律法師,你大藏經看三遍,經教很通,你很慈悲,你告訴我一個修行的法門,最快、簡單、直接的都沒有轉彎的。喔!喔!。我跟他說很簡單啦!今天如果你相信我,不用像我這樣看十幾年的書,很簡單!「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念到往生,你就得到很大的利益,但也要記得迴向,你不要念佛念一念,就忘記,要記得迴向呢。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以後成佛要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㈢ 慧律法師講在家居士怎樣按次第修行

離一切相,行一抄切善。先襲破我執,次破法執,逐漸過度到離一切相。發菩提心,固定早課,早課完後把每日功德迴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往生極樂凈土、圓成佛道。平時不間斷的持咒或者念佛,如是觀照起心動念,這就是高標準的在家修行,定然早成佛道。

㈣ 慧律法師:在家眾要怎麼修行

法師開示:現在說在家眾三點:第一,要守我們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實念佛,印光大師有開示。

第一,守我們的本分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講經,我要去聽,家裡的碗筷要先洗干凈,家裡整理干凈,孩子照顧好,七點半、八點家裡都整理好了,先生看電視,我要聽經,這就是守我們的本分。所以說,我們做人家先生的人要學佛,我們就要賺錢照顧家庭,把妻子照顧好,多餘的時間,好好來學佛,對社會、對國家盡心盡力。這叫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我們是在家人,我們必須要好好在我們在家眾的崗位上站穩,我們是人家的先生,或是人家的太太,還是人家的孩子,就要好好地盡我們的本分,你如果在讀書,一心一意好好讀書,這就對了。

第二,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說:惡的事情不能做,做下去後果不堪設想,難以收拾,弄得亂七八糟,心理也難過,業也卡住了,這樣不好。所以說,我們要深信因果,造什麼因,我們會得什麼果,我們要自己有心理准備,不要做壞事。

第三,深信念佛,老實念佛,莫換題目,就是要一心一意好好地念佛,不要改變,今天密宗在灌頂,就去讓他灌一下;禪師來,來參禪,腳盤起來,來參禪;清海來要印心,走,給她印一下,這樣修到死你都沒辦法,朝三暮四,七上八下,一顆心亂七八糟,你會修到什麼呢?對不對?我告訴你們,祖師大德已經將最快、最感應、最直接的告訴你們,就是念佛啦!拜佛啦!一心一意求往生極樂世界,包括要來度眾生,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祖師大德,及所有的經典,全部都是叫你們要念佛、拜佛。你說,慧律法師,你藏經看三遍,經教很通,你很慈悲,你告訴我一個修行的法門,最快、簡單、直接的都沒有轉彎的,(來台東是要轉彎的,今天我吐得稀哩嘩啦!如果來你們台東要轉彎就對了,不能直行啦。喔!喔!)。我跟他說很簡單啦!今天如果你相信我,不用像我這樣看十幾年的書,很簡單!「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念到往生,你就得到很大的利益,但也要記得迴向,你不要念佛念一念,就忘記,要記得迴向呢。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以後成佛要度眾生。

㈤ 聽聽六祖開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一般意義上,出家是為了成佛,那麼,究竟什麼是佛呢?慧能說:「佛者,覺也。」也就是說,佛就是佛教的覺悟和智慧,而這種覺悟和智慧就是慧能所說的本心、本性。
在禪宗看來,由心所決定的萬法不僅包括人的善惡行為及其結果,而且包括佛教的經典教義。如果說萬法是由人心決定的,那就可以說佛教的經典教義也是依賴於人才得以成立的。所以對於「出家」,慧能是不鼓勵的。他說:「若欲修行,在家亦待,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惡之人,在家若修行,如東方人修善。但願自家修清凈,即是西方。」

慧能皈依佛門後長期沒有正式出家,他的頓悟體驗也不是獨自在深山裡打坐時發生的,所以他提倡禪修要在世事上實踐,他說:「法元在世間,於世出世間,勿離世間上,外求出世間」。後世改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般若品第二》),強調佛法與世間兩者的相即不離的關系。又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疑問品第三》),認為修行重在心平行直而不是持戒修禪;要講恩重義,孝順父母,上下同情愛護。這是強調佛法、禪修不能脫離世間、人間,提倡在世間、人間修行。
在慧能看來,修習佛法的關鍵之處在於明心見性,從他自己的經歷來說,明心見性並不一定要在寺院中進行,所以修行並不一定都要出家,在家信眾同樣可以修行。修行者如果自心的迷惘沒有清凈,即使有出家的形式,也不能得解脫。出家後的僧人如果不真修實行,也不能得解脫。所以修行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內心的信仰、真實的修行和對覺悟的追求。所以慧能提倡的在家修行,只要求修行者遵守佛教的基本戒律,對自己的本性進行發現,一樣可以成佛。

慧能所提倡的在家出家理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重視忠孝道德。認為任何一個人對父母要孝順,對君王要盡忠,對朋友要誠信。此外,還說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諸此種種,就和佛教出家為僧的做法是相矛盾的。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經常受到來自本土文化的倫理、政治、經濟諸方面的批評,不論是儒家還是道教,都批評過佛教的「不忠不孝」。所以,禪宗慧能「在家出家」的理論,可以說,巧妙地調和了這種矛盾,這個中國化的佛教門派提倡在家修行,可以使世人開明智慧,又可以保全中國的忠義思想。慧能的南禪宗,打破了佛教出家修行的傳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學人,即居士。
慧能的這種「在家出家」的觀點,對中國居士佛教的興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佛教的發展,指明了一條新的道路。

㈥ 居士在家如何修行

1、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圓覺經》《楞伽經》《凈土諸經》,四部《阿含經》等。
(千萬不要以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經,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經過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對佛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經,要進行修行。佛法兩千多年了,佛經浩瀚,不論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幾乎你們所有的疑問,佛經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凈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誠,從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最能去妄,妄念無處著腳,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久當自得耳。大勢至菩薩謂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印光法師)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4、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㈦ 揭密:慧律法師是如何修行的

他就是講法 開示很多 但這樣只是一個方面 修行必須修正內心境界 不然層次突破不了滴

㈧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種: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關齋戒(八關齋戒也可以稱為增益戒);第四是菩薩戒,但是菩薩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後我們會說到。首先來說三皈依戒,有些人會懷疑甚至會說三皈依為什麼說是三皈依戒呢?其實我們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說:「受持三皈」,所以我們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覺的意思,意義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個界限、界址,如土地與土地間有個界址,界址一標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國與國間也有界址,連大海、海洋也有界址,這是公海,這是隸屬南韓,這是屬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覺你、提醒你別超越界址。戒也可說是一種約束,約束你不應該做的行為。既然這樣,在受三皈依戒時,授戒的僧師有明確的說明,皈依後必須持守三條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後必須禁止:
一、「盡形壽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應該都有念到才對,既然都有念到就該知道它的意義。
二、「盡形壽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說:我活著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盡形壽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所以我們皈依時,授戒的師父都會念著讓你跟,也都會由皈依授戒的師父解釋。
既然你發心皈依佛教的三寶了,三皈依後必須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寶就含有一種戒的特質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現今世界上皈依佛教為三寶弟子的信眾很多,人數難以正確統計,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麼原因呢?因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為什麼呢?因為他初皈依,對佛法僧三寶無深入了解,尤其是我們皈依時的時間也不太長,不能夠說你來先上一天課,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現今社會時間就是本錢,於工業社會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時間來,不然按常理皈依應該要一天的時間,早上上課,先了解什麼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樣才有辦法,因為沒有那種環境,也沒有這樣的制度,有時你用制度反而讓信徒認為「啰嗦」!別人皈依時間都不長,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時間。嫌啰嗦,所以大家如果有這般的風氣,那皈依後,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因為初皈依的人對佛及自在天魔兩者的差別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將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會產生錯解佛是高級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將佛與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麼是自在天魔,什麼是佛?那就違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條——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徹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會徹底呢?所以,我覺得必須要讓信徒了解,才藉這機會來講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對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對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為有很多在家居士擁護佛教,我們才能專心研究佛法,他們布施物質使我們不缺吃住穿,建立庄嚴道場讓我們專心研究佛法,我們必需要提供一條相當有次第的方法,讓在家居士能夠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會摸不到路。一般對於戒律的解釋不是太深,就是無次第,戒歸戒、律歸律,如汪洋大海不知從何摸索起?每個說的不同,一個說一種,一個法師說這樣、二個說兩樣,到底聽誰呢?並非我本人對戒律很有研究,只是盡量以我個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給個善緣,與各位互相溝通,若是說的不圓滿、不太清楚,希望你們再參考專門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說一些讓各位有個印象,也可以依這次第來追求。

㈨ 慧律法師:在家居士最重要的功課是什麼

在家居士最重要的功課是什麼?慧律法師 答:功課隨人的因緣、時空不一樣,最重要的功課就是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課,如果你放不下,你臨命終你也放不下。諸位,你活著的時候你有堅定的意志,那件事情你都放不下,臨命終的時候你怎麼放得下?平常放不下,臨命終往生就一定會有障礙。所以放下才是真正的功課,而不是說只有念佛,只有念佛而放不下,不是真正念佛的人。 我對世間什麼都看得開,什麼都看得破,就算明天阿彌陀佛來接引我,我都沒有問題!什麼房地產統統給你,當國王我也不要!當什麼國王?對不對?你要有這種功夫、能耐!那麼你就可以往生。所以一般人講做功課,他沒抓到重點。 諸位這個放下很難的,前幾天,我講經的時候舉個例子:一個七十幾歲的姥姥,已經當姥姥了,當奶奶了,你看,她那個老頭對她不錯,兩個老伴已經生了孩子了,都長大了,她也知道不凈、苦、空、無常、無我,可是,這個姥姥對這個爺爺就非常的執著,她說我不曉得該怎麼辦。她也知道緣起緣滅,她也知道諸法本空,可是對老公都這么的執著,諸位,都七十幾歲了,你想想看,修行有多難? 所以,很多眾生修學佛道都沒有抓到重點,只是說我要念多少佛,要做多少功課。我告訴你:我萬緣放下!我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今天所有的功課,就在這句阿彌陀佛。如果說我放不下,我一天念了三萬聲,沒有錯,培養一些習慣性,臨命終也沒有把握。你念了三萬聲阿彌陀佛,可是你平常還是這么執著,臨命終有辦法嗎?不是念多少佛的問題,而是說你念那句佛號是不是從本性出來?萬緣放下,只有這一句佛號的功夫?所以我們一般修行人沒抓到重點,就是這個問題。 諸位,在這里就必需要講的:有的人講帶業往生,帶業往生,是帶善業往生呢?還是帶惡業往生?還是帶凈業往生?這個都沒有搔到癢處,要臨命終的時候,要不起煩惱!臨命終的時候,平常已經培養功夫了:兒女看得開;財產看得開;人情世故看得開;這個色身(五蘊身)也看得開。這個時候沒有起貪、嗔、痴,這一念,往生凈土的力道就會很大。 所以不知道說,不是帶惡業、善業,或者是凈業,這個帶業,這個「業」是指見思惑。意思就是:見思惑還沒有斷的人,也可以往生,這個叫做帶業往生。這重點在哪裡呢?還沒有斷見思惑,有一種叫做伏惑,伏惑就是臨命終的時候暫時不起惑,這個往生極樂世界才有希望,這個才是重點。

閱讀全文

與慧律法師講解在家居士如何修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定製六平方紅宇牌櫥櫃雷多少錢 瀏覽:737
寧波義大利傢具品牌有哪些品牌大全 瀏覽:636
築巢家居質量怎麼樣 瀏覽:698
上猶千惠家電電話多少 瀏覽:547
家居商場里東西有虛假怎麼辦 瀏覽:310
2020年九月多久適合裝修 瀏覽:125
鋼結構柱子用什麼材質裝修 瀏覽:943
量手定製對戒卷什麼意思 瀏覽:373
什麼木質傢具對人體健康有益 瀏覽:158
衣櫃kd軟體怎麼用 瀏覽:696
國家電網客服簡歷怎麼寫 瀏覽:877
裝修二級都能幹什麼活 瀏覽:946
金牌櫥櫃裝了多少錢 瀏覽:116
4米櫥櫃一般用多少板 瀏覽:211
為什麼裝修公司要送家電 瀏覽:874
連接衣櫃裡面的螺絲怎麼拆 瀏覽:63
大贏家電玩城怎麼老輸錢 瀏覽:717
建材門店導購怎麼樣啊 瀏覽:839
裝修垃圾有什麼東西 瀏覽:606
西安哪個建材市場出售白灰 瀏覽:30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