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吸尘器的市场范围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吸尘器的销量每年以38%的速度上升。如今吸尘器不但功能越来越多,外观日趋美化,其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喜爱。
2006年1-12月,全国吸尘器累计产量为52,285,519.00台,与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2%。2006年1-12月广东省吸尘器的产量是19,111,405.00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6.69%;2006年1-12月江苏省吸尘器的产量是16,969,815.00台,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11.26%。
2007年,中国吸尘器累计产量为43,632,664.00台,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1.63%。其中江苏省吸尘器产量最高,2007年江苏省吸尘器的产量是15,318,582.00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24.98%;其次是广东省,吸尘器的产量是14,251,981.00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了15.09%。
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家电却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国内家电业中独树一帜。08年国内从事小家电的企业前三季度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2008年1-10月吸尘器完成产量达到565万台,同比减少12.7%。
2007-2011年中国家居小家电市场将持续放量增长,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7%左右,预计在2011年市场规模达到181亿元。在吸尘器市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还需要花大力气培养,至少这个市场相对比较难做。飞利浦SKG、龙的、伊莱克斯等国内外厂家同样表示解决中国消费者对于吸尘器的认识缺乏是市场发展的首要问题。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家环境改善的要求,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吸尘器的需求量必然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② 目前中国家电产业基地有哪些从产能方面看排名是怎样的
安徽合肥和山东青岛最近几年也增加了不少家电企业
③ 某家电公司去年上半年生产冰箱48万台是下半年产量的4/5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的冰
(x-48)×4/5=48
④ 涨价、供应吃紧背后,谁是“操控”半导体市况的黑手
从制裁到缺芯,从开始走自研道路到突破一些困境,国内半导体可以说是进行得轰轰烈烈,但是在这轰轰烈烈之下就是整个产业发生的改变。
涨价!供不应求。
或许是因为制裁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原因,半导体产业迎来了产能吃紧的阶段,这里不单单是华为,还有家电、智能手机、PC等行业都缺芯,而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涨价。但其涨价背后所隐藏的点,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而在芯片制造环节,台积电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扛把子"。
据爆料称台积电的5nm已经被苹果抢占了8成产能,其他企业想要获得更多产能只能排队的等。
制造环节本来就比较难搞,在英特尔、苹果等美企的呼吁之下,美也是邀请台积电赴美建厂,并从5nm做起,而近期也有爆料称台积电已经开始招聘新人了。
似乎是为了抢占产能,也似乎是为了争夺市场,前几天日本也被爆出邀请台积电过去建厂,只不过第一次邀请建晶圆厂,但是经过台积电的审核发现其供应链不给力,而日本就退而求其次的邀请过去建封测厂。
从相关爆料来看,台积电与日本各出一半资金来建厂,这也是台积电海外第一座封测厂。
似乎很多企业、国家都在抢占台积电,其实也能够理解,谁占据了产能,谁就占足了市场。
那么反观国内呢?其实也一直没有闲着,中芯国际量产的14nm以及华为将要入局芯片生产,并从45nm做起。
这个时候肯定会有人说,45nm能干什么呢?但要知道,90%的应用其实都可以用14nm或28nm芯片去解决。我们都很急,但也需要慢慢发展。
全球缺芯,台积电、三星下一个制程延缓,其实对于国内来说也是好事,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追赶,而且在缺芯的情况下,对产业链也会有所整改。
⑤ 1. 无线电厂一种家电产品,其单件变动成本为50元,售价100元,每件固定成本90万元,问盈亏产量是多少
不是这样做的...
是工业企业书里面的计算题...
还是要谢谢你...
⑥ 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家电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今后几年家电业的发展将继续面临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业的双重压力,面临严重的出口形势,家电业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国内市场。随着节能、环保、智能和安全成为家电发展的主题,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高端产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电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将成为家电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预计未来几年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增长继续趋稳。
1、家电产品出口形势严重
欧盟25国重新修订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对我国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吸尘器、熨斗、烤箱、照明设备、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等十几类轻工产品出口造成新的壁垒,使企业发展及产品出口面临严重挑战。这两个指令几乎包括了所有的民用电子电器领域,而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该类产品达数百亿美元,其中又以家电产品为主,由于这两个指令都会明显增加中国家电企业的出口成本,严重影响我国317亿美元家电出口欧盟,不少达不到指令要求的产品会被排斥出欧盟市场,因此2006年我国家电出口形势比较严重。
同时,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上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出口的产品很多仍是贴牌生产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自有品牌建设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另外,在产品核心技术上我国家电产品仍没有取得本质的突破,仍以引进和仿制技术生产,要害部件仍需要从跨国垄断企业购买,出口产品的自有技术含量不高,处于利润链的低端环境,出口规模很大,但赢利能力不高。这些因素使得我国家电产品尽管出口形势表 现良好,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障碍,出口市场的扩大存在较大困难。
另外,全球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石油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影响未来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全球经济保持稳定回升的缺乏足够的支持,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面临适度调整,但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家电产品出口形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有可能放缓,对行业增长的拉动力量也会因此减弱。
2、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家电行业增长提供持续性的需求支撑
我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出现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发展的速度提高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需求总量的提高,加之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逐渐回温以及家装市场的发展,将为家用电器产品提供稳定的需求扩张基础,这些因素为家电行业的增长提供了长期支撑。从2005年空调市场的发展来看,家装市场已成为中国空调业产能急剧扩张的一大助推器。2010年上半年我国空调行业总产能突破了8600万台,与去年相比增幅达到23%。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消费者中为新房装修而购买空调的比例高达36.7。
3、农村家电市场会有所升温
新一届中心政府成立以来,一直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并不断推动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推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对于改变农民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已由沿海扩展到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由于国家支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未来几年农民收入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这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家用电器将是农民收入增加后重要的消费支出领域,农村家电市场将会逐渐升温,未来家电产品在一二级市场日渐饱和的情况下向三四级市场渗透成为可能。
4、家电产品技术升级趋势将加快
价格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已经促进了家电企业不断增强技术研发,以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和产品技术结构的日益升级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家电产品结构的技术升级趋势将不断加快,为行业保持稳定的增长提供动力。同时,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也需要家电行业提供更多新兴产品满足市场需要,节能、环保、智能、安全等特点已经成为消费者对家电产品新的要求,消费升级和家电产品的结构升级将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家电行业不断以结构升级获得增长动力。
在电子电器领域,我国明年将发布关于数字电视产业的产业政策。目前数字电视技术的地面无线传输标准还未确定,收发端相关的系统型标准已经出台,产品标准将于春节前出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时间表,2006年中国将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满足看不到有线电视的全国三分之二家庭的需求。“十一五”期间将正式推广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至2010年,除西部地区外,全国县级城市基本完成向数字化的过渡,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2015年全面终止模拟电视广播。这一根本性的技术变革将极大的促进新的市场需求的扩张,为家用电子产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因此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家用电子电器行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家电产品的技术升级趋势会得以加快。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家电产品在使用功能上的、应用环境上的智能化、网络化、物联网化将会得到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
⑦ 新能源汽车会不会像家电一样产能过剩
FT中文网9月10日报道 虽然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完全清晰,但并不能排除过剩的可能性。中国汽车最近30余年的发展证明,本次对新能源汽车的追逐仍将是“全民性”的——所有制造汽车的企业在战略(或者说形式)上都必须提及它,否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无论这种淘汰来自真实的市场,还是政策层面。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过剩之前,中国汽车还有更多的路要走。现实证明,现在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还处于试探阶段,他们推出的产品不是为了进行销售,而是为了展示。一来迎合“主旋律”,一来证明其与全球基本处于同一层面。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推出了其F3 DM双模电动车,在市场层面它被冠以“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电动车”,这是中国在新能源轿车方面的重要时刻。但其14.98万元的售价说明,这款车并不是为商业化生产准备的。
比亚迪的品牌难以支撑这样的售价,与此同时围绕该车的辅助性工作尚未到大批量生产的阶段。更为重要的是,在政策层面,中国尚且没有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制定出明确的政策,究竟选择哪一种新能源作为发展方向,一直处于模糊状态,电动汽车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比亚迪是借助其在电池方面的优势首先向政府层面进行试探。
在F3 DM车型上市后,比亚迪可以通过政府用车等方式,让政策制定者对电动汽车有清楚的认识,以便在制定政策时,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给出明确的政策支持。毕竟,在1998年清华大学试制出中国第一辆高尔夫燃料电池汽车以来,政策制定者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始终处于摇摆状态,他们需要有企业引导才能制定出政策。
比亚迪向市场传递的信号具有诱惑性,诸多厂家也纷纷试水电动汽车。2008年4月,长城在北京车展展出了其Kulla电动车。2008年11月,吉利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展出了熊猫电动车。2009年2月,奇瑞的S18电动车下线。
一时之间,电动汽车成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种方向。其实,在比亚迪们努力的同时,国际市场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动向。日产、本田、戴姆勒等跨国汽车公司也纷纷拿出了其在电动汽车方面的代表作品。这是诱惑中国向新能源汽车法力的外部原因。
但直到2009年9月,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也没有明确的表示电动汽车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他们不愿承担风险。只要此类政策出台,所有的汽车企业都会冲进这一领域,这种做法的后果难以估量。
通过各种具有官方背景人士的表态可以发现,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不是基于自身的条件,而是为了追赶跨国公司的步伐,“赶超欧美”的想法成为他们的主要意图。所以,他们在制定政策时会更加摇摆。
不可否认,在中国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各种条件尚不具备。但最重要的是,电动汽车的生产商如何与具有绝对垄断性的国家电网达谈判。要与国家电网争利,汽车制造商没有成功的把握。而这直接决定着电动汽车行驶的范围。
其实,在这层意义上,中国汽车的产能过剩是规划中的过剩,而非直接生产汽车数量的过剩。更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数量的过剩。
电动轿车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较为明显的表现,其他诸如生物燃料、氢燃料、E85乙醇燃料等方面则还没有形成爆发性的力量。与国家政策的现状一样,诸多汽车都表示,他们在各种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尝试。
如此以来,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键在政策层面。而这个政策的制定将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
由于各汽车制造商所在的省(市)对当地的GDP具有相当的影响,一汽对于长春、东风对于武汉、上汽对于上海、广汽对于广东等的重要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些地方政府必然会想方设法为这些汽车企业争取利益。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必须首先能协调各地的利益。这不会很容易。
与此同时,政策的制定必须摆脱合资企业的影响。在以汽油为主的市场中,合资汽车公司成为市场的主导性力量,它们对各种政策的制定具有程度或深或浅的左右。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必须改变这种局面。若跨国汽车制造商将其新能源方面的车型通过合资公司导入中国,这将使政策的制定面临更难的选择。
在方向选择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必须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完全的复制欧洲、美国、日本等的路径很难成功。以欧洲市场为例,柴油轿车在这里具有相当的市场,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在这一细分领域具有绝对的优势,大众也曾在中国投放了柴油轿车,不过并没有成功。鲜见的障碍是中国的柴油品质很难达到欧洲的标准,但中石油与中石化并不想改变现状。在日本,以丰田为代表的汽车企业在混合动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但在中国普锐斯等车型尚处于探路阶段。属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道路,必须由企业进行探索,政府只需要提供政策的支持即可,无需行使其他的行政大权。
⑧ 2010年各种家用电器生产最多的地区是哪些,占多少啊
据家电英才网资料统计
电冰箱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安徽、广东、江苏和山东,四省产量之和达到了670万台,占全国产量的68.7% 。
冷柜产量前四位的省份是山东、浙江、湖北和安徽,四省产量之和为168万台,占全国产量的83.4%。
房间空调器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安徽、浙江和天津,四省产量之和为1033万台,占全国产量的71.6%。
洗衣机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浙江、安徽、江苏和山东,四省产量之和为731万台,占全国产量的77.4%。
微波炉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天津、上海和福建,四省市产量之和为1116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3%,其中广东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7.8%。
电热水器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湖北,四省产量之和为316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5.4%。
电饭锅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四省市产量之和为2173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5%,其中广东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2.8%。
吸尘器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浙江、江苏和天津,四省市产量之和为803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9%。
电风扇产量居前四位的省份是广东、浙江、江苏和江西,四省产量之和为2212万台,占全国产量的99.2%。,其中广东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7%。
⑨ 我国家电零售行业的现状
在消费品市场整体增长速度放缓的环境中,由于拉动家电消费的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以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对家电销售有着重要贡献的政策即将退出市场,2010年作为热点商品销售的家电在2011年开局就呈现出了放缓态势,且下半年放缓趋势更为明显。
从家电市场运行情况来看:
(一)家电市场零售额增速放缓
2011年上半年限额以上企业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1.5%,比2010年同期放缓7.3个百分点;下半年7-10月份零售额同比增速大幅度低于2010年同期,虽然11月和12月 “搭政策末班车”消费心理,促使家电市场零售额增速有所回升,但未改变全年零售额增速放缓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限额以上企业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21.6%,比2010年回落6.1个百分点。
(二)家电产量和出口增速呈缓慢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家用洗衣机产量增速比2010年放缓15.6个百分点;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速比2010年放缓6.6个百分点;房间空调器产量增速比2010年放缓17.0个百分点;彩色电视机产量增速比2010年放缓4.4个百分点。
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保持缓慢增长态势,尤其是自9月份以后,我国出口总额增速持续走低。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家电产品出口额946.2亿美元,同比增长7.9%,增速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4.0个百分点。
(三)家电零售价格降幅继续收窄
2011年我国经济运行中物价涨幅较高,全年CPI涨幅高达5.4%,其中7月份CPI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在较高物价影响下,许多商品零售价格出现上涨,家电零售价格虽然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收窄。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2010年收窄0.8个百分点,在2009年价格达到最大降幅之后连续两年收窄。
(四)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减弱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在过去两年里对拉动家电消费起到积极作用,但进入2011年,一季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销售额和销售量尚保持高速增长;二季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呈现持续走弱态势,部分月份家电下乡零售额和零售量同比出现负增长。2011年全年家电下乡实现销售量1.03亿台,实现销售额2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和53.1%,增速相比2010年的130%和170%大幅放缓。
(五)一线城市家电销售增速创新低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统计数据,从2009年起,随着一线城市居民家电保有量趋于饱和,家电销售增速呈放缓态势,2011年一线城市家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7.4个百分点,增速创2006年来新低。与此同时,二、三线城市在家电销售渠道下沉的带动下,同比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零售额分别增长12.3%和14.4%,大大高于一线城市增速。
(六)网上销售成为传统连锁销售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近年来网上销售爆发火热,家电网上销售也呈现快速增长。粗略计算,中国家电网购市场规模2011年底达到400亿元,约占网上零售交易总额的5.0%。网上销售渠道的迅猛崛起,给传统连锁销售渠道带来巨大压力,以京东商城为例,2009年销售量仅为60亿,2010年销售额达到102亿;而2011年的发展目标是260亿,以翻倍甚至数倍的速度飞跃式增长。在整体家电市场销售增速放缓态势下,网上销售高速增长,必将促使其与传统连锁零售渠道展开市场份额的争夺,成为传统零售渠道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⑩ 线束(家电)加工厂怎么能最快提高产量和质量
保证产品质量主要是:工艺、模具、机器、人员培训(SOP标准化操作流程)版。
工艺,就权是要有工艺技术人员对产品进行研发,制定出工艺步骤,制作成SOP,让员工按照SOP进行生产作业;
招人要进行人员培训,掌握生产安全和相关的SOP,进行考试,检验生产安全知识和SOP的掌握程度,合格后签订劳动合同和员工承诺书。
模具要精确,定期修模,一套模具都是有寿命的,冲压30万次后需要进行修模,保证做出来的产品配件一致。
机器要定期保养,对于液压油要定期更换,机器设备要保养,一般一个月保养一次,日常要有专人对机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避免机器设备损坏,损坏后会造成投资人的损失和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