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室内电影院
朋友,不需要这么麻烦的。。你找个商场有做家庭电影院的,譬如:卖尊宝(专Jamo)品牌的。他们家就可属以帮你设计和组合电影院的设备。不太讲究的配置,功放+影响+环绕6000元的就不错了。如果需要投影仪、幕布以及客厅隔音效果和灯光等,估计一般的也就2万元左右。也就齐活了。
你可以去 爱hifi网上看看。。。多找些比对下。顺便说下,我自己家就是尊宝的组合音响,大约8000元(功放+影响+环绕),三星电视(7500),布线是原来房间装修时预埋的。这些基本够了
如果你需要投影设备及客厅的隔音效果,那还是找专业做家庭影院的团队来做。普通的装修队伍不行。
⑵ 石浦电影院晚上有什么电影
快餐车
导演:
洪金宝
主演:
成龙洪金宝元彪吴耀汉岑建勋午马张冲
地区:
香港 / 西班牙
⑶ 石浦存在的地理问题
是哪个地方的石浦?
以下是我找到的素材
石浦镇
概况
石浦镇地处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全镇陆地面积121.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77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8.2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
石浦港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国内主要渔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
石浦
石浦港旧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区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石浦渔业经济发达,有“海鲜王国”之誉,盛产带鱼、鳗鱼、鲳鱼、墨鱼、黄鱼、梭子蟹、对虾、泥蛤、蛏子等各种经济鱼类、贝类,列为我国四大名鱼之一的石斑鱼产于渔山列岛,畅销港、澳。全镇拥有各类渔船(轮)1200余艘,其中200马力以上外海钢质作业渔船1173艘。渔业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渔船装备实现了科技化、现代化。被命名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的东门渔村即在石浦镇的东门岛上。几年来水产品年捕捞量一直保持在27万吨左右,约占宁波市的40%,名列全国乡镇前茅。石浦不但是水产品产销大镇,而且还是华东地区的水产品交易中心,每至渔汛前来避风、锚泊、补给和处理渔货的省内外渔船在2000艘以上,渔货集散量达20万吨以上“中国水产城”,占地117亩,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已形成集泊位、收购、销售、运输、冷冻、冷藏、渔需物资供应、金融、电讯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90%以上销往华东地区、全国大中城市和台湾省,并出口到日本及韩国。
工业门类众多,全镇现有企业640余家,已形成水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医疗器械、食品生产为主其它门类为辅的产业结构。近年来,石浦镇合力兴工氛围日渐浓厚,工业经济运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申菱、东门电力、戴维等企业骨干作用日益明显。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已成气候,精深加工发展较快。临港型工业发展前景看好,年产2.5万吨的不锈钢项目、50万吨的润滑油项目及宁波钢铁厂等重大项目落户石浦。石浦水产品工业园区和石浦机电工业城等特色工业区发展卓有成效,其中水产品工业园区一期500亩全面建成,二期建设也较为迅速。
商贸兴盛,市场繁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文化旅游项目——中国渔村开工建设。台贸商城、水产品鲜活市场、海鲜街等特色商贸场所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石浦镇交通便捷,水陆连贯。海运北通辽津,西溯沙市,南达琼粤:客轮通航上海、椒江、沈家门、三门等沿海诸港和具内各港,石浦港沿岸码头纷阵,设施齐全,大小泊位共计90个,年吞吐能力达200万吨。近年来总投入9000余万元,完成了凤栖路、玉泉路、大庆路、南屏路、兴港东路、兴港西路等30余条道路的建造,形成了以渔港路为干线,金山路为横轴的城区路网。沿海南线象山段(丹城-石浦)和二期工程(石浦-台宁)段全线贯通后,将彻底改变石浦陆路交通末梢的地位。[1]
沿革
石浦在唐代以前为鄞县属地;唐神龙二年(706),设象山县,辖石浦;宋改东门寨;元设巡检司;明洪武二十年(1387),设前后千户所,始筑所城,为浙东抗倭右翼,有“浙洋重镇”之称;明末清初,石浦将军张名振以石浦为基地,建立抗清大本营,后张苍水也以此为抗清基地,直至被捕;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迁海”城毁,现尚残存城垣700余米;康熙二十三年(1684)重建渔村。
石浦镇于2005年11月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现石浦镇保存有中街、延昌街、后街、城隍庙弄、后山路等具渔港传统风貌的老街古巷,又有城隍庙、二湾摩崖、古城墙、瑶池冰雪牌坊、花纹山摩崖、金鸡山炮台、全山书院、五眼桥、江心寺、东门天妃宫等反映海防和渔港历史的文物史迹。[2]
[编辑本段]文化
海商文化 源远流长
历史上明州(宁波)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历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已证实,吴越大量的丝织品和越瓷通过明州港走向世界,而石浦就是海商文化的桥头堡。它的市场之开放,商业之繁荣,资本之集中,经营方式之世界性在当时同类地域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一个早已步入商业化社会和城市化走向的商埠。
目前,石浦镇保留完整的有4条总长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这四条街组成了古朴的石浦老街。老街中以木板筑墙为特色的街道铺面房,与小巷里砖瓦石库居民相映成趣,独具江南海滨小镇风韵,其中以中街最为典型。
中街,始建于明代,清代得以发展,是一条保存极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街道由青石板铺就,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门式的封火墙。墙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门跨街,月洞门小于街宽。现完整保留有五座,依次题为“固若金汤”、“泽通赢海”、“带砺永存”、“河山并寿”、“庆隘康衢”等字样。在长不足250米的街道两侧,密布着100余家大小店铺商号,山珍海味、南北奇货、中药、西药、绵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等应有尽有。遵照古城实行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而今,“源生钱庄”、“宏章绸庄”、“大皆春药店”、“栽兴烟庄”等老字号已恢复了历史风貌,做到整旧如旧,还其本来面目。
源生钱庄:下层为古时钱庄布置,由帐户、营业房、库房等组成,真实反映昔日钱庄营运场面,通过漫画造型、文字等手法,幽默风趣地反映钱文化,展示了“钱眼里的趣话”的主题,给游人以轻松、回味、会心一笑的感受。
宏章绸庄:下层以展示昔日绸庄繁荣为主,通过海运码头卸货宏大场面,用模型较全面反映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上层别出心裁地用绸缎制作600余种,1000多个“中国扣”。以蝴蝶传情、花好月圆、荣华富贵等为主题的一颗颗形象逼真的中国盘扣,仿佛看到了女孩子柔情不断似春水的心灵。
大皆春药店: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老传统的中药铺。仿佛使你沉浸在那个时代的撮药看病的情景。杀鹿制药活灵活现,旧社会男女授受不清的陈规陋习,充分体现在“吊蓝膏药”之中,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大宅门”药文化。
栽兴烟宅:昔日吸食鸦片场所,烟具、贫民烟馆、雅致烟馆的场景制作,从一个侧而反映吸食鸦片带来的恶果——倾家荡产、民不聊生,给世人提供了远离毒品,关爱生命的活生生的教育。[3]
海潮起落 名人荟萃
俞士吉(1354~1430),象山人,历经明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先后任监察御使、湖广巡按、侍郎右佥都御史等职,政绩斐然,在石浦还保留着他的故居——“侍郎府”。
1403年,俞士吉以右佥都御史名义出使朝鲜。翌年,又以礼部侍郎名义出使日本,既促进了两国邦交,也显示了泱泱大国的风范,从而受到明成祖的赏识。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后,明成祖派俞士吉为正使官前往西洋诸国进行册封、访问,以敦睦邻邦交,扩大影响。
纪子庚(1865~1933),石浦延昌人,早年营商,家道日裕。好施与,行善举,屡捐资建灯塔、桥梁、码头、学校等,曾资助蔡元培及马叙伦避难福州。民国总统黎元洪赐“孝义可风”匾,世人称颂“乐善好施”,“急公好义”,被誉为慈善家。
任筱和(1876~1944)、任筱孚(甫)(1879~1953),石浦东门岛人。因家境贫寒,兄弟俩只读了两年书后,奉其母黄氏之命开始从商。先后在石浦、沈家门等地开设宝泰行、大皆春国药号、新协元运输船等。慈母课子极严,兄弟事母至孝,乡里有难,不吝接济,数十年如一日,将辛勤积蓄付公益事业。先后募建灯塔于台州磨盘山、舟山菜花山、烈表嘴、象山鸡娘山、铜瓦门、三门山等,又与纪子庚建仁义桥、五里桥、三湾路廊、筑路造凉亭修码头。1927年1月,蔡元培、马叙伦先生避难来象山,任氏兄弟与纪子庚先生一起,用灯塔船、绿眉毛大帆船送至福州。民国33年(1944)筱和病故,乡里感其德,于东门天后宫前,塑立像纪念之。
轰动影坛的《渔光曲》外景就是在石浦拍摄的。1934年电影艺术大师、现实主义奠基人蔡楚生率孟君谋、韩兰根、王人美、聂耳、谭友六、罗彭、周克等电影人30余人,到石浦后深入生活,到东门岛、火炉头等渔民茅棚区,体验渔民疾苦和了解海上作业情况,住石浦金山、浦江两旅社,日出夜归,滞留月余。《渔光曲》拍摄完成后创造了连续84天上座率爆满的记录,并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的影片。蔡楚生也一跃而成为世界性的电影艺术家。而我们永远怀念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石雕塑像,至今还高高矗立在石浦港畔的海滨公园,供人瞻仰。
柯受良,石浦沙塘湾人,有“亚洲第一飞人”之称,浓浓的爱乡情结,使他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为纪念他,人们在老街专门建造了“亚洲第一飞人馆”。纪念馆里那辆插着鲜艳五星红旗的赛车,和他骑着摩托车飞过黄河、飞过布达拉宫、飞过金山岭长城的虚拟实景,着实让人激动而感慨。
渔的文化 熠熠生辉
石浦镇渔山岛
石浦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补给物资、桅樯林立、渔火灿烂。特别是海鲜之多、实属罕见。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流向世界,被誉为海鲜王国。颇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是石浦的一大特色,而由此衍生的渔文化,更是海洋文化中的瑰宝。如果我们走进渔港、渔区、渔民,就会感觉到这个文化世界深邃莫测,变幻无穷,琳琅满目,浩无际涯。石浦的渔港、渔区、渔村、渔民、渔宅、渔盐、渔埠、渔汛、渔事、渔行、渔节、渔商、渔史、渔谚、渔俗、渔具、渔服、渔饰、渔船、渔风、渔食、渔市、渔歌、渔号(子)、渔谣等每个渔字都是一本书,都是一笔宝贵的遗产。
渔俗,丰富多彩。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自古以来,渔民在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吃鱼的忌讳。吃鱼不能翻身、搁筷子。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等各种鱼,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内脏,而保留“全鱼”。一面鱼肉吃净后,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这个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因为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是绝对不愿有船“翻”、搁浅的事发生。渔家饮食中的这种忌讳,颇具渔岛特色。
渔民们相信妈祖,崇拜关公,敬畏龙王,“三月三踏沙滩”、“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海灯”……都是流传于石浦一带渔村的一项特殊的渔俗文化活动。还有古韵盎然的祭海活动,独具渔区民间文化特色的开船仪式等。
谚语,美不胜收。人凑人群,蟹钻蟹洞;沙蟹命,吃吃壮,爬爬瘦;蟹有蟹路,虾有虾路;菜子花结龙头,小黄鱼结蓬头;五月十三鳓鱼会,日里勿会夜里会,今日勿会明朝会;浪岗西嘴头,一网三船头(带鱼丰收)等。
歌谣,悦耳动听。把红钳蟹、青月蟹、白蟹、拉水蟹、石蟹、关公蟹、彭其蟹、沙蟹等十几种蟹组合在一起,唱出《十二月蟹名》;根据历史传说,把虎鱼、鲨鱼、鳗鱼、铜盆鱼、鲻鱼、鲍鱼、黄鱼、鲈鱼、鳓鱼、带鱼等与历史人物妲己、岳飞、周仓、卢俊义、程咬金、马超、刘邦、赵匡胤、柴荣等对应组成了一首《唱鱼名》,既好记,又有趣,充分表达了渔民的聪明才智。
故事,生动形象。虾姑弹的公子帽戴在屁股上,梅子烤的头统统是洞,虾鱼孱 脱落下巴,黄鲫全身扁扁的,红珠笔全身血血红,这些稀奇古怪的样子,都是虾蛄弹与红朱笔拜堂这一日变的;象山龙头烤,无骨无刺,肉鲜味美,远近闻名,它阔嘴巴、扁尾巴、圆眼睛,全身如玉,是东海小白龙晒成的,是进京给皇帝的贡品呢!还有鳓鱼为什么刺特别多?黄鱼头上为什么有两颗白石子?蟹烤熟后蟹壳为什么变红了等等。地名的由来,山水的传说,蟹、鱼的比拟,生动形象,娓娓动听。
。
⑷ 《雄狮》这部电影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近期商业大片扎堆,从“异形”到“木乃伊”到“神奇女侠”到“加勒比海盗”,这些大片的每一个毛孔都伸向大场面、大制作、大感官刺激。
这样的背景下听到“雄狮”这个名字,立刻产生了“澳洲乱世情”的即视感。看完影片发现:这部名为“雄狮”的电影,恰恰讲的是人类的渺小和孤独。
(桑尼·帕沃饰演的小萨罗趴在哥哥背上)
桑尼·帕沃是《雄狮》剧组到孟买贫民窟里发现的小演员,为这部片子添彩不少,他让我想起了奥斯卡佳片《房间》里的那个小演员,是天生要做这一行并在这一行里完成建树的料子,祝福他。
电影《雄狮》,值得去电影院看。
至少4颗星。
⑸ 欧美电影一家人搬家出车祸死了 灵活到了新家 遭遇各种恶灵 最终根源在地下室
给你一家搬出来出车祸了,灵活到各种二零好不好?搞定好咯
⑹ 新家不知道该添置些什么,有哪些小家电可以提高生活质感
买好房子的第一件事情,除了开心之外,就该想想该给家里添置一些什么样的电器了。舒服的好用的,并且自己喜欢的家用电器,是给我们日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更是提高生活幸福感的关键。
这几种给家里面带来很多的幸福感的电器,大家都有没有很心动呢!尽管讲了这么多,但是大家也要量力而行,只买必要的,不要买对于自己来说没必要的东西。否则不是提高幸福感,那就是赤裸裸的败家了!
⑺ 影今晚石浦电影院放什么电影什么时间放什么电影
101次求婚
导演:
陈正道
主演:
黄渤林志玲高以翔秦海璐
看点:
情人节美女与野兽相亲心灵点滴贺岁都市
地区:
大陆
⑻ 需要石浦老街各个景点的简介.
石浦老街入口处迎面的牌坊红艳照人,“石浦古城”的四个大字为宁波前任市委书记黄兴国所题写。石浦中街东段200多米两侧,基本上较好地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貌,虽然比较陈旧,但还是具有一定的观赏及研究价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有条巡司弄,巡司弄有幢明代石浦巡司衙门旧址,这在别处已难以见到了。
古色古香的老街坊,地势崎驱不平,台阶或窄或折,极具曲径之势。老街上几乎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街而筑的“封火门”,上面砌有高高的砖墙。假设一个地段不幸起火,“封火门”拦街阻挡,火势一般很难蔓延,这与江南民居的“封火墙”有异曲同工之妙。老街上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街而筑的“封火门”,一共有5座。尽管经过时变迁,中街两侧的旧店号,有的还仍稀可见,“封火墙”上的牌文,有的也保留了下来。
老街民居标志性的物件,莫过于每过几步之遥的房檐下都挂着的一盏渔灯,彰显石浦老街上浓厚的渔文化。街道两旁原木色的建筑上及明清时代的传统石雕图腾及依稀可辨的各种店铺字号,极具古色古香之风韵,悠远回荡。老街上的每幢房子几乎都有人家居住,门户敞开着不设防,只要你抬首即可探视前院风景。
古街的另一个尽头,那里座落着一座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关帝庙,被修缮一新,依庙而下有一座江心寺,亦是香客聚首之地。古城台全部由青砖构筑而成,极尽仿古之态,乍一看,还是颇为壮观的。
游览收费石浦老街的门票60元,包括老街内各个场馆的参观门票费。但如果只是纯逛街,不需要门票。
如果说渔港古城是一颗大树,那么分布在老街两旁新开发的十二个场馆就是长在这颗树上的叶子。
透过簌簌作响的片片叶子,久远的历史在我们耳边回荡。 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
⑼ 石浦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1.石浦,600余年的渔港古城,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
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
石浦使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如今,石浦时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石浦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
碗行街由街上曾有很多卖碗铺而得名,“街道爬山坡,台阶密麻麻”是它的特点。古人用拾级升降的方法,开筑了这段长147米,落差35米的“S”状街道。
福建街由福建人在康熙年间创建。让它出名,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在国际上得奖的电影《渔光曲》。1933年,剧组一行30多人下榻福建街金山旅馆。
中街始建于明代,曾是繁华的商贸街,沿街有商铺100多家,几个别具特色的封火墙,是为防火防盗而建。
后街上有不少老宅,数百年的历史,历尽风雨。
在老街上走着,不经意就会遇见一处老宅或古迹,渔港先人留下生活印迹,历历在目。关帝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渔民为了乞求风调雨顺、阻挡海盗而建立;惜字亭则有一段渔民崇尚知识,珍惜字纸的古诗;“大夫第”为清末四品官员院宅,尽显大户人家的气派。
一首清代古诗勾画出了渔港古城石浦的地形特征,也道出了它的文化特色。
蜃雨腥风骇浪前,
高低曲折一城圆。
人家住在潮烟里,
万里涛声到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