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么打造一个完美的家主要是那些门道
每次打游戏,不知不觉就在想:打一个小时又没啥大不了的结果一个小时到了,不知版不觉又在权想:再打一个小时应该也跟前一个小时一样,问题不大!结果又一个小时,时间够长了吧,不知不觉又在想:人活着不就得happy么!辛辛苦苦有啥意思!再来一个小时吧,玩得也够辛苦了,不知不觉又在想:网游攒人脉,人脉是有利于我发展滴!老这么想就没完没了了。。。想戒瘾,首先得改变下想法,头一个小时可是决定性的!有了第一个小时,后面的一定都会发生!其次,男生玩游戏女生上网大人看电视——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谁也逃避不了,有些爱好成为了职业,这个人就很可能成功;爱好与职业不同甚至冲突,这个人就活得很辛苦。你得想:为了不活得这么辛苦,我得找个能帮助职业的爱好。
『贰』 完美家是个什么概念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贫困时,完美家是一个窝。
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挡住雨雪,挡住豺狼与虎豹。就有了灯光,有了薪火,有了满屋子的亲昵与温馨。君不见,巴山深处,一家人因为买不起一人一个碗、一双筷,只好你吃完了我再吃,舔犊之情,仍无处不在;陕北窑洞里,一家人只有一条打了补丁的裤子,谁出门给谁穿,再苦也有亲人维护你的体面。哪怕穷到去要饭,心中因了家人的牵挂,也就有了回家的想头,也就有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的信念。
战争中,完美家是一幅箩筐,一根扁担。
烽火硝烟,颠沛流离,一家人扶老携幼,相依为命。父亲的脊梁母亲的背,就是掩体,就是防空洞,就是安全的屏障。“八一三”抗战时,我先生年仅四岁,正是坐在父亲肩挑的箩筐里,从日本人占领的上海郊区,逃难到青浦、到苏州、到无锡……。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他们全家居然侥幸逃生。在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了70年的我先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一路的颠簸,一路的晃悠,一路的亲情和父爱。
和平年代,完美家又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
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一把茶壶、一顶帽子、一把椅子,都储存着你们家的文化传统和信息,绵延一代又一代。家里有属于你的书柜,属于你的电脑,属于你的时间和空间。你可以读你想读的书,看你想看的电视,玩你想玩的电子游戏。当然,家里还有父母的鞭策,爱人的鼓励,孩子的追赶,容不得你有任何的放纵和懈??
在孤独时,完美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
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却带给你无限的遐思与慰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圣杜甫早已道出了对“家”的牵挂。失足时,家是谅解的甘露,是宽容的怀抱。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企盼,浪子毅然回头,方知犹未为晚。
富裕时,完美家是一帖清醒剂。时时提醒你“衣食足而知荣辱”,切不可“富贵思淫欲”。家不是酒店,不是茶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家是扶老携幼的承担,是传宗接代的责任。即使富甲天下的比尔·盖茨,也只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把巨额财富捐给了那些需要家的孩子和需要孩子的母亲。“有钱能使鬼推磨”,却惟独买不到亲情,买不到家。世上没有不老的容颜,不散的筵席。当珍惜时且珍惜,莫等老来有家回不得,“空悲切”。
完美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如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愿天下人都有一个家、一个完美的家。愿天下有家的人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