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在家人如何修行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初入佛门的佛弟子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㈡ 在家学佛的居士应该怎样去修行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要怎么修行?
什么叫做修行?现在说在家众三点:
第一,要守我们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实念佛,印光大师有开示。
第一,守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讲经,我要去听,家里的碗筷要先洗干净,家里整理干净,孩子照顾好,七点半、八点家里都整理好了,先生看电视,我要听经,这就是守我们的本分。做人家先生的人要学佛,我们就要赚钱照顾家庭,把妻子照顾好,多余的时间,好好来学佛,对社会、对国家尽心尽力。这叫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是在家人,我们必须要好好在我们在家众的岗位上站稳,我们是人家的先生,或是人家的太太,还是人家的孩子,就要好好地尽我们的本分,你如果在读书,一心一意好好读书,这就对了。
第二,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说:恶的事情不能做,做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难以收拾,弄得乱七八糟,心理也难过,业也卡住了,这样不好。所以说,我们要深信因果,造什么因,我们会得什么果,我们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不要做坏事。
第三,深信念佛,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就是要一心一意好好地念佛,不要改变,比如今天密宗在灌顶,就去让他灌一下;禅师来,来参禅,脚盘起来,来参禅;这样修到死你都没办法,朝三暮四,七上八下,一颗心乱七八糟,你会修到什么呢?对不对?我告诉你们,祖师大德已经将最快、最感应、最直接的告诉你们,就是念佛啦!拜佛啦!一心一意求往生极乐世界,包括要来度众生,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祖师大德,及所有的经典,全部都是叫你们要念佛、拜佛。你说,慧律法师,你大藏经看三遍,经教很通,你很慈悲,你告诉我一个修行的法门,最快、简单、直接的都没有转弯的。喔!喔!。我跟他说很简单啦!今天如果你相信我,不用像我这样看十几年的书,很简单!“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念到往生,你就得到很大的利益,但也要记得回向,你不要念佛念一念,就忘记,要记得回向呢。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成佛要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㈢ 慧律法师讲在家居士怎样按次第修行
离一切相,行一抄切善。先袭破我执,次破法执,逐渐过度到离一切相。发菩提心,固定早课,早课完后把每日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极乐净土、圆成佛道。平时不间断的持咒或者念佛,如是观照起心动念,这就是高标准的在家修行,定然早成佛道。
㈣ 慧律法师:在家众要怎么修行
法师开示:现在说在家众三点:第一,要守我们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实念佛,印光大师有开示。
第一,守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讲经,我要去听,家里的碗筷要先洗干净,家里整理干净,孩子照顾好,七点半、八点家里都整理好了,先生看电视,我要听经,这就是守我们的本分。所以说,我们做人家先生的人要学佛,我们就要赚钱照顾家庭,把妻子照顾好,多余的时间,好好来学佛,对社会、对国家尽心尽力。这叫做“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是在家人,我们必须要好好在我们在家众的岗位上站稳,我们是人家的先生,或是人家的太太,还是人家的孩子,就要好好地尽我们的本分,你如果在读书,一心一意好好读书,这就对了。
第二,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就是说:恶的事情不能做,做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难以收拾,弄得乱七八糟,心理也难过,业也卡住了,这样不好。所以说,我们要深信因果,造什么因,我们会得什么果,我们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不要做坏事。
第三,深信念佛,老实念佛,莫换题目,就是要一心一意好好地念佛,不要改变,今天密宗在灌顶,就去让他灌一下;禅师来,来参禅,脚盘起来,来参禅;清海来要印心,走,给她印一下,这样修到死你都没办法,朝三暮四,七上八下,一颗心乱七八糟,你会修到什么呢?对不对?我告诉你们,祖师大德已经将最快、最感应、最直接的告诉你们,就是念佛啦!拜佛啦!一心一意求往生极乐世界,包括要来度众生,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祖师大德,及所有的经典,全部都是叫你们要念佛、拜佛。你说,慧律法师,你藏经看三遍,经教很通,你很慈悲,你告诉我一个修行的法门,最快、简单、直接的都没有转弯的,(来台东是要转弯的,今天我吐得稀哩哗啦!如果来你们台东要转弯就对了,不能直行啦。喔!喔!)。我跟他说很简单啦!今天如果你相信我,不用像我这样看十几年的书,很简单!“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念到往生,你就得到很大的利益,但也要记得回向,你不要念佛念一念,就忘记,要记得回向呢。说我要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成佛要度众生。
㈤ 听听六祖开示: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一般意义上,出家是为了成佛,那么,究竟什么是佛呢?慧能说:“佛者,觉也。”也就是说,佛就是佛教的觉悟和智慧,而这种觉悟和智慧就是慧能所说的本心、本性。
在禅宗看来,由心所决定的万法不仅包括人的善恶行为及其结果,而且包括佛教的经典教义。如果说万法是由人心决定的,那就可以说佛教的经典教义也是依赖于人才得以成立的。所以对于“出家”,慧能是不鼓励的。他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待,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西方。”
慧能皈依佛门后长期没有正式出家,他的顿悟体验也不是独自在深山里打坐时发生的,所以他提倡禅修要在世事上实践,他说:“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后世改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般若品第二》),强调佛法与世间两者的相即不离的关系。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疑问品第三》),认为修行重在心平行直而不是持戒修禅;要讲恩重义,孝顺父母,上下同情爱护。这是强调佛法、禅修不能脱离世间、人间,提倡在世间、人间修行。
在慧能看来,修习佛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明心见性,从他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心见性并不一定要在寺院中进行,所以修行并不一定都要出家,在家信众同样可以修行。修行者如果自心的迷惘没有清净,即使有出家的形式,也不能得解脱。出家后的僧人如果不真修实行,也不能得解脱。所以修行的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内心的信仰、真实的修行和对觉悟的追求。所以慧能提倡的在家修行,只要求修行者遵守佛教的基本戒律,对自己的本性进行发现,一样可以成佛。
慧能所提倡的在家出家理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忠孝道德。认为任何一个人对父母要孝顺,对君王要尽忠,对朋友要诚信。此外,还说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此种种,就和佛教出家为僧的做法是相矛盾的。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本土文化的伦理、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批评,不论是儒家还是道教,都批评过佛教的“不忠不孝”。所以,禅宗慧能“在家出家”的理论,可以说,巧妙地调和了这种矛盾,这个中国化的佛教门派提倡在家修行,可以使世人开明智慧,又可以保全中国的忠义思想。慧能的南禅宗,打破了佛教出家修行的传统,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学人,即居士。
慧能的这种“在家出家”的观点,对中国居士佛教的兴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佛教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㈥ 居士在家如何修行
1、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四部《阿含经》等。
(千万不要以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经,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经过修行,和没有修行的,对佛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经,要进行修行。佛法两千多年了,佛经浩瀚,不论你修行到什么程度,几乎你们所有的疑问,佛经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诚,从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记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最能去妄,妄念无处著脚,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久当自得耳。大势至菩萨谓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印光法师)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4、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㈦ 揭密:慧律法师是如何修行的
他就是讲法 开示很多 但这样只是一个方面 修行必须修正内心境界 不然层次突破不了滴
㈧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在家戒律,在家戒共分有四种:第一是三皈依戒;第二是五戒;第三是八关斋戒(八关斋戒也可以称为增益戒);第四是菩萨戒,但是菩萨戒是不分在家或出家的,以后我们会说到。首先来说三皈依戒,有些人会怀疑甚至会说三皈依为什么说是三皈依戒呢?其实我们要三皈依之前都有说:「受持三皈」,所以我们一定要受持三皈,「受持」二字就是戒律。所以,三皈依也是戒,戒是警觉的意思,意义就是不能做的就不要去做,有一个界限、界址,如土地与土地间有个界址,界址一标定就是要大家遵守,你不能超越我的界址,若是超越我的界址就是侵犯我所有,国与国间也有界址,连大海、海洋也有界址,这是公海,这是隶属南韩,这是属日本的等,所以「戒」就是警觉你、提醒你别超越界址。戒也可说是一种约束,约束你不应该做的行为。既然这样,在受三皈依戒时,授戒的僧师有明确的说明,皈依后必须持守三条皈依戒,也就是皈依后必须禁止:
一、「尽形寿皈依佛,永不皈依自在天魔」。受皈依的人应该都有念到才对,既然都有念到就该知道它的意义。
二、「尽形寿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意思是说:我活着的一天,我一定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三、「尽形寿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所以我们皈依时,授戒的师父都会念着让你跟,也都会由皈依授戒的师父解释。
既然你发心皈依佛教的三宝了,三皈依后必须持守禁戒,所以皈依三宝就含有一种戒的特质了,因此三皈依也就是三皈依戒,初三皈依者必需一定要了解。现今世界上皈依佛教为三宝弟子的信众很多,人数难以正确统计,但是真正能持守三皈依戒者就不多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不了解三皈依戒,为什么呢?因为他初皈依,对佛法僧三宝无深入了解,尤其是我们皈依时的时间也不太长,不能够说你来先上一天课,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为现今社会时间就是本钱,于工业社会中,大家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家居士也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不然按常理皈依应该要一天的时间,早上上课,先了解什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样才有办法,因为没有那种环境,也没有这样的制度,有时你用制度反而让信徒认为「啰嗦」!别人皈依时间都不长,而你皈依就需一天时间。嫌啰嗦,所以大家如果有这般的风气,那皈依后,能持守三皈依戒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初皈依的人对佛及自在天魔两者的差别不能了解,既然初皈依者不能了解,他又将如何持守三皈依戒呢?所以会产生错解佛是高级的天仙,落入神格的信仰,将佛与自在天魔混在一起,不知道什么是自在天魔,什么是佛?那就违犯了三皈戒的第一条——永不皈依自在天魔的禁戒,不是他不去持守,而是他不了解,不彻底、不知道。初皈依的人怎会彻底呢?所以,我觉得必须要让信徒了解,才藉这机会来讲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对法方面,在家居士要如何修行?在家居士持戒要如何持戒?在家居士对律的方面,如何去持守及奉行。因为有很多在家居士拥护佛教,我们才能专心研究佛法,他们布施物质使我们不缺吃住穿,建立庄严道场让我们专心研究佛法,我们必需要提供一条相当有次第的方法,让在家居士能够按步就班的修行,那才不会摸不到路。一般对于戒律的解释不是太深,就是无次第,戒归戒、律归律,如汪洋大海不知从何摸索起?每个说的不同,一个说一种,一个法师说这样、二个说两样,到底听谁呢?并非我本人对戒律很有研究,只是尽量以我个人所了解的跟各位给个善缘,与各位互相沟通,若是说的不圆满、不太清楚,希望你们再参考专门研究戒律的人,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我说一些让各位有个印象,也可以依这次第来追求。
㈨ 慧律法师:在家居士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
在家居士最重要的功课是什么?慧律法师 答:功课随人的因缘、时空不一样,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如果你放不下,你临命终你也放不下。诸位,你活着的时候你有坚定的意志,那件事情你都放不下,临命终的时候你怎么放得下?平常放不下,临命终往生就一定会有障碍。所以放下才是真正的功课,而不是说只有念佛,只有念佛而放不下,不是真正念佛的人。 我对世间什么都看得开,什么都看得破,就算明天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都没有问题!什么房地产统统给你,当国王我也不要!当什么国王?对不对?你要有这种功夫、能耐!那么你就可以往生。所以一般人讲做功课,他没抓到重点。 诸位这个放下很难的,前几天,我讲经的时候举个例子:一个七十几岁的姥姥,已经当姥姥了,当奶奶了,你看,她那个老头对她不错,两个老伴已经生了孩子了,都长大了,她也知道不净、苦、空、无常、无我,可是,这个姥姥对这个爷爷就非常的执着,她说我不晓得该怎么办。她也知道缘起缘灭,她也知道诸法本空,可是对老公都这么的执着,诸位,都七十几岁了,你想想看,修行有多难? 所以,很多众生修学佛道都没有抓到重点,只是说我要念多少佛,要做多少功课。我告诉你:我万缘放下!我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今天所有的功课,就在这句阿弥陀佛。如果说我放不下,我一天念了三万声,没有错,培养一些习惯性,临命终也没有把握。你念了三万声阿弥陀佛,可是你平常还是这么执着,临命终有办法吗?不是念多少佛的问题,而是说你念那句佛号是不是从本性出来?万缘放下,只有这一句佛号的功夫?所以我们一般修行人没抓到重点,就是这个问题。 诸位,在这里就必需要讲的:有的人讲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是带善业往生呢?还是带恶业往生?还是带净业往生?这个都没有搔到痒处,要临命终的时候,要不起烦恼!临命终的时候,平常已经培养功夫了:儿女看得开;财产看得开;人情世故看得开;这个色身(五蕴身)也看得开。这个时候没有起贪、嗔、痴,这一念,往生净土的力道就会很大。 所以不知道说,不是带恶业、善业,或者是净业,这个带业,这个「业」是指见思惑。意思就是:见思惑还没有断的人,也可以往生,这个叫做带业往生。这重点在哪里呢?还没有断见思惑,有一种叫做伏惑,伏惑就是临命终的时候暂时不起惑,这个往生极乐世界才有希望,这个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