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皈依和持戒后有哪些事不可以做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皈依佛、法、僧。
皈依礼时,师父会领诵皈依誓言,这就是皈依后应回该坚守的:答
尽形寿皈依佛,宁舍身命,永不皈依外道邪魔;
尽形寿皈依法,宁舍身命,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尽形寿皈依僧,宁舍身命,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持戒,看你持的什么戒,五戒、菩萨戒,还是八关斋戒,按照相关戒条的要求,尽可能地严格落实就行了。
『贰』 受五戒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好处
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没有戒行就无法深入修行。三增上学,戒,定,慧。 戒是定,慧的基础。
持守五戒的功德
【根据巴利律藏大品药犍度和长部第16经节录语译】
当时,世尊随其意愿在王舍城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向巴连弗邑游行而去。那时,有杰出的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随行。有一天,世尊次第游行而到达了巴连弗邑。巴连弗邑的优婆塞(居士)们听说:「世尊已经来到巴连弗邑了!」
那时,巴连弗邑的优婆塞们就前往世尊的住处。谒见而敬礼世尊之后,坐于一边。坐定时,世尊对巴连弗邑的优婆塞说法、开示、教导、勉励,令其欢喜。
当时,巴连弗邑的优婆塞们欢庆世尊说法、开示、教导、勉励,就邀请世尊:「请世尊与比丘众一起到大会堂去休息。」世尊默然允许。那时,巴连弗邑的优婆塞知道世尊默许,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去。到大会堂去铺设卧具、座位、安置水瓶、悬挂油灯…等。然后再度前往世尊的住处。谒见敬礼世尊后,站在一边。
站在一边后,巴连弗邑的优婆塞们就禀告世尊:「已经在大会堂铺设卧具、座位、安置水瓶、悬挂油灯…等。世尊!随时欢迎您的光临。」那时,世尊於早晨穿著衣裳,带著衣、钵,与比丘众一起到大会堂。到达了就洗洗脚,然后进入堂内。在靠近中柱的地方,面向著东方而坐。(比丘们洗足后就在世尊背后,靠近西墙的地方,面向东方而坐。)巴连弗邑的优婆塞们也洗脚入堂,在靠近东壁的地方,面向世尊而坐。()内系中译者依长部第16经补入。
那时,世尊告诉巴连弗邑的优婆塞们说:「诸居士!破戒、坏戒有五项过患。哪五项呢?诸居士!在此处破戒、坏戒者将因行为放逸而丧失大财,此乃破戒、坏戒的第一过患也。诸居士!其次破戒、坏戒者会带来恶劣的名声,此乃破戒、坏戒的第二过患也。其次破戒、坏戒者,不论到到哪一个集会的场所,刹帝利众会、婆罗门众会、居士众会、或是到沙门众会,都会畏惧羞愧,此乃破戒、坏戒的第三过患也。诸居士!其次破戒、坏戒者会迷乱而死,此乃破戒、坏戒的第四过患也。诸居士!其次破戒、坏戒者身坏命终之后,转生恶处、恶趣、堕落处、地狱,此乃破戒、坏戒的第五过患也。如此破戒、坏戒有五过患。
诸居士!持戒、成戒者有五项功德。哪五项呢?诸居士!此处持戒、成戒者因不放逸而得积聚大财富,此乃持戒、成戒的第一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会带来美好的名声,此乃持戒、成戒的第二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不论到哪一个集会的场所,刹帝利众会、婆罗门众会、居士众会、或是到沙门众会,都能无畏无羞,此乃持戒、成戒的第三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不会迷乱而死,此乃持戒、成戒的第四功德也。诸居士!其次持戒、成戒者身坏命终之后,转生於善趣、天界,此乃持戒、成戒的第五功德也。
那时,世尊一直到深夜都在说法、开示、教导、勉励巴连弗邑的优婆塞们,令其欢喜,最后才说:「居士们!夜深了!是时候了。」「是的!是的!」巴连弗邑的优婆塞们即从座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
『叁』 在家居士受五戒后,有没有什么日子要读戒条啊要不要定时持八关斋戒
经典当中,没有记载受五戒的人要诵戒。八关斋戒,随力而行。
受菩萨戒版要半月半月诵戒。权
受了五戒,也可以效仿诵戒,防止忘失。
【五戒诵戒仪轨】
一、上香 (三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三拜)
三、忏悔 (三番三拜)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四、诵戒 (跪诵)(三番三拜)
诸佛净戒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修行者更难
今逢白(黑)月十五(四)日,我弟子某甲,谨于佛前诵戒。
第一、不杀生,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
第二、不偷盗,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
第三、不邪淫,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
第四、不妄语,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
第五、不饮酒,是优婆塞(夷)戒,我弟子某甲奉持。
五、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言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番三拜)
六、回向
诵戒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有情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三拜)
附注:每逢半月诵戒,白月十五日,即农历每月十五;
黑月十五(四)日,即农历每月三十(廿九)日。
『肆』 皈依三宝后还可以从事风水职业吗
《佛说阿难分别经》
为佛弟子。不得卜问请祟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时专良日。 受佛五戒者属,福德人也。有所施作。当启三尊。道护为强。设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伍』 关于对在家居士受过五戒后要搭缦衣,都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受菩萨戒才可搭缦衣 http://www.dizang.org/jz/dz4/099.htm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请僧转经,僧的意思在此地大回家知道,不一定答出家人,在家人也行;请这些法师讲经,或是在家的、或是出家的都可以。一般在中国的习惯,在家人讲经一定要受菩萨戒,就符合佛在经上讲的,不是白衣说法;白衣是没有受过戒的。受菩萨戒他就可以搭缦衣,那就不是白衣;没有受菩萨戒不可以搭缦衣。现在有很多地方,说受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不可以,决定不可以。受菩萨戒才搭衣,才是僧团、才算是僧众。受菩萨戒,你升座讲经,你就不会受别人的批评。这一定要受菩萨戒搭衣,这个我们要记住,五戒决定没有衣的。但是穿海青无所谓,海青是中国古人的礼服,什么人都可以穿,你没有受过皈依也可以穿,这古装。这是从前读书人穿的礼服,在汉朝时候,汉朝时候的礼服。在家人多半绣的有花纹,出家人是没有花,素色的,差别就在此地。
『陆』 在家居士需要受持哪些戒律
坐禅
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回律。关答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的“五戒十善”和“八关斋戒”这两部分讲得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参考。如果我们在受持五戒、八戒之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优婆塞戒经》就是在家居士修学大乘菩萨戒的范本,系统介绍了从发菩提心到行菩萨道的整个修学过程,太虚大师曾大力弘扬。此外,《瑜伽菩萨戒》的开遮也非常善巧,对在家居士修学戒律有极大帮助。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相对来说要求会更高,行持起来难度也较大。
『柒』 居士受五戒时有什么仪式,要注意什么
道教五戒:
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
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
《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一、不杀生。
二、不荤酒。
三、不妄语。
四、不偷盗。
五、不邪淫。
(7)在家居士受五戒后可以从事哪些职业扩展阅读:
在家居士除了受戒而外,还要常存六念。
1、念佛:时时忆念佛的功德,以佛作为学习的榜样,以成佛作为人生的目标。
2、念法:时时忆念法的殊胜,以此激励自己不断探求真理。
3、念僧:时时忆念贤圣僧的清净梵行,以此培养出世的心态。
4、念戒:时时忆念佛所制定的戒律,以此对照自身的行为,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及起心动念是否符合戒律的规范。
5、念施:在生活中随时帮助他人,无论是财富还是我们所学到的佛法,只要别人需要,都要设法予以满足。
6、念天:天人的福报由他们的善行而来,我们想有美好的未来,就要多积福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戒
『捌』 在家居士所受持的“五戒”有哪些
佛教中的戒,因有出家与在家的分别,而有繁简不同的要求,对在家居士版而言,有五权戒: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 此与其他宗教一样,凡是宣誓信仰佛教的人,从开始接受佛教信仰的同时,便也接受了作为佛教徒行为标准的五戒。
『玖』 在家居士受五戒能得什么样的果报
那看持戒的程度,看你是否有正见,正见到什么程度,等等很多因素
最好的果报到天,要是瞎玩盲目持戒没什么用。
『拾』 在家居士可以受哪些戒
佛陀涅槃前就教示佛弟子应“以戒为师”,即因戒能成就一切善法,功德宝藏,令生命得到光辉,庄严,到达真正的安稳处。故经上喻戒如慈母,令不受恶业侵害。如勇将,能降伏烦恼。如守门人,守护功德法财。如器皿,堪受种种功用。如医,治众生病。如命,赖以修行。如王法,为世间善恶之衡准。如王命,能通行自在。如台阶,得入佛法殿堂之富丽与庄严。如大海水,须弥山,最为尊胜。是故佛弟子勿误解戒律为束缚,应珍重于戒。戒因对象不同,分出家戒与在家戒。出家之人受出家戒,旨在出离生死;在家居士因有家室外缘,故受在家戒。在家戒近为人天善道之良途,还为出世无漏之正因,故在家居士须进修戒法。 在家戒种类有三,在家居士可量心于僧众间求受,次第进学: 一、五戒:受持五戒得保人身,乃至上升天道。此为最根本戒,是众善根本。 1 、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2 、受戒时机:皈依后,欲进学戒法时受,可五戒全受,或一戒二戒乃至三成、四戒受。受五戒不必吃素。受已,则至此期生命终了方舍戒。 二、八关斋戒:此为佛陀慈悲为令在家居士种出离之因,为在家居士所制,一日一夜之出家戒。 1 、内容: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不非梵行)、不妄语、不饮饮酒、不香花蔓庄严其身(亦不歌舞倡伎)、不坐卧高广大床、不非时食(过午不食)。 2 、受戒时机:欲学出世清净之生活者可受。受戒一日一夜后即自然舍戒得日日重受。佛弟子可于假日或六斋日受之,多受持一日,即多一分利益。 三、菩萨戒:种成佛之菩提正因,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精神,行菩萨事之大乘戒。 1 、内容:在家居士一般受的在家菩萨戒,有六重戒、二十八轻戒。但菩萨戒,重在戒心,总摄一切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而不受限于戒条。 2 、受戒时机:发菩提心,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以六度波罗密济度众生终至成佛者可受。一受菩萨戒,生生世世戒体永在。众生受戒后,应护持净戒,不可轻言犯戒。若犯戒后,应如法忏悔并不再犯。